第14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3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395.0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4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4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39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1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元氏七中课堂教学设计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七年级语文学科主备教师:赵盼盼审核:智全英胡丽桃张素轻王利课题名称:梅岭三章一课时四、展示交流抽号进行答案展示,鼓励其他组畅所欲言,及时纠正。老师及时予以评价,进行量化。

1.“小序”起到补充解释说明的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作诗的原因以及结局。表现诗人从容、镇定的气质和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决心。2.时间顺序: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3.四个字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分别是:视死如归、勉励战友、展望未来。4.三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

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乐观坚定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5.结合例句解释和区分借代和借喻两种修辞方法。借代:烽烟、旧部、阎罗、旌旗借喻:血雨腥风、自由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结合写作背景,

体会每首诗的侧重点和三首诗之间的联系,并且理解和体会诗中借代和借喻的表达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体会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借代和借喻并正确区分,体会它们各自的

表达效果。2.体会语言的凝练、形象,以及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出示课件,展示陈毅的画像,进而激趣,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五、评析总结这组“绝命诗”表现了诗人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革命精神。在我们祖国的革命历史当中,还有很多像陈

毅同志这样的英雄儿女,比如有夏明翰、刘胡兰等等。还有一些诗词也有这种爱国精神:“生当作自学思考:1.出示字卡,解决读音:丛莽、旌旗、阎罗、烽烟、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2.结合对背景的了解,自读课文,注意语言的气势和节奏。人杰,死亦

为鬼雄”“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由每组的1号学生做答案记录)诗前的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三首诗之间有什么联系?三首诗各自都写了什么内容?分别表现了诗人陈毅怎样的

革命精神?掌握下列词语的原意和在文中的意思,区别它们是借代还是借喻?旧部、旌旗、阎罗、烽烟、血雨腥风、自由花六、课堂检测1.给下列生字注音旌阎捷莽血雨腥风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丛莽虑旋脱正旧部涯3.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试

着背诵。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