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4课《梅岭三章》导学案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1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1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2课梅岭三章【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熟练背诵。2、了解全诗大意。3、理解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4、品味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学习重难点】1、有节奏有气势地朗读诗歌。2、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
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2、了解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
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
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旌(旗):()悬:()当(纸钱):()应(有)涯:()(遍)种:()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朗读并口译小序,分析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
用?【学习内容】(一)、朗读研讨第一首诗:(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课型预习展示课环节预设导学5——自主研学15——展示17——检测8(2)分析下面三句诗:三、四句用了“阎罗”、“泉台”等迷信传说,起一
个什么作用?(二)、朗读研讨第二首诗:(1)、口述典故并分析引用典故的作用:(2)、朗读体会这首诗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三)、朗读研讨第三首诗:找出这首诗用到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课堂小结】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
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
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