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1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0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2.领会文中所记叶
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课时计划】共计2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他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为人敦厚,彬彬有礼。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
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二、预习课文介绍作者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商酌(shānɡzhuó)累赘(léizhuì)拖沓(tuōtà)搀和(chānhuo)冗长(rǒnɡchánɡ)(2)词义累赘:拖累、麻烦。拖沓:形容做事拖拉。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沛:水草丰美的地方。沾溉:浸润浇灌。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2.作者名片张
中行,原名张璇,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叶圣陶(18
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三、小组合作,交流点拨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
料?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交流点拨】待人厚,律己严。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交流点拨】“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
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段):。第三部分(第3-6段
):。第四部分(第7-10段):。第五部分(第11段):。四、教师精讲探究写法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3.在文风方面:
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
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2.拓展延伸叶圣陶文章为何大受欢迎?【交流点拨】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强调词语的运用。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
与作者交流的工具。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具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因此,文学作品难以被普通大众接受。六、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综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