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最后一课》导学案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3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4.5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6课《最后一课》导学案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6课《最后一课》导学案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6课《最后一课》导学案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7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7《最后一课》导学案课型:精读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2、通过阅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的感情的变化。4、品味语言的内涵,培

养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重、难点】:1、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的感情的变化。2、品味语言的内涵,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学习资料】: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

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1870年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帮的行为,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普法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

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和爱国情绪。2、小说文体简介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2)小说的概念: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一般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心理、行动、细节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

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故事情节: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环境: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4)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课前预习】1、注音、注释捂()戒()踱()郝叟()膝()诧()惩()赚()钥()匙()藤()祈()祷()哽()挟()懊()皱()祈祷:思量:诧异:喧闹:懊悔:惨白:2、明确小说线索,理清行文脉络。(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和。小说以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

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廓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序幕。写。第二部分开端。。第三部分发展。。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写。【课堂展示】一、合作探究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找出文章第一部分环境描写的句子,试着分析它们

的表达作用?自然环境:表达作用:社会环境:表达作用:3、小弗朗士到学校后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与平时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最后一课这说明气氛学生老师二、体会情感下列语句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1、“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

’,‘现在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

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2、文中哪些动词很好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3、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词语,分析它的作用。【课堂总结】

作者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把小弗朗士思想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这一感情变化的基点是小弗朗士本质上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亡国的惨痛震撼,更激发出了他的爱

国之情,而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也给了他极大的感染。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朗士。现在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精析人物】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1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2、外貌描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作用?3、试举一例神态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去作用4、文中动作描写最传神的是那几句话?它有何作用?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

狱大门的钥匙。”属什么描写?其含义是什么?6、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7、综合上述,归纳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问题探究】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2、指出下列比喻句的

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4、结尾部分的神态、动作描写有何作

用?【拓展延伸】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时,在我国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肆意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章被删除,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

的意志。语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它起着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作用。结合本文韩麦尔先生对法语的赞美,谈谈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