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5课《黄河颂》习题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2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7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河颂》习题一、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diān峰()流xiè()狂lán()pínɡ障()发yuán()wǎn转()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哺育()澎湃()浊流()劈成()气魄()臂膀()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
篮:⑵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发源:4、体会诗歌用词精妙的地方,品析下面加黑词好在哪里: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⑴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Pŭ)澎湃.(pài)气魄.(Pò)B.山巅.(diān)狂澜.(1án)屏.障(píng)C.
浩荡.(shāng)浊.流(zhuó)滋.长(zì)D.赞.歌(zàn)发源.(yuán)宛.转(wá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赞歌昆仑掀起扮演B.倾卸浩荡臂膀发源C.坚强惊涛澎湃中原D.滋长哺育榜样豪迈3.对下列
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慢帐)D.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
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
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7.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4分)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
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如今,人们一提到黄河,更多的是谈“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163位院士也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提出治理建议。(4分)二
、整体感悟(10分)1.诗中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3分)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3.朗诵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是一首直白抒情的诗,还是委婉含蓄的诗?为什么?(4分)三、
课文精彩语段阅读(19分)1.“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3分)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4分)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
先是近镜头特写:;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4分)4.诗中说“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
?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能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浪花来解释一下吗?(4分)1、
巅泻澜屏源宛2、略3、⑴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⑵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4、⑴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⑵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的气势。5、⑴运
用比喻强调黄河给人雄奇的印象,更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叹。Ⅳ.一、1.B点拨:A项“哺”应读bŭ;C项“荡”应读dàng;“滋”应读zī;D项“宛”应读wăn。2.B点拨:“卸”应为“泻”。3.D点拨:“摇篮”比喻事物的发源地。4.D点拨:A项是比
喻,拟人;B项是对偶;C项是比喻。5.D点拨: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D点拨: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7.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点拨:注意日常分类积累古诗词。8.略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建议要言之有理,如针对黄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在中上游多植树种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滥采乱伐。二、1.源远流长、流量巨大、支流众多点拨:从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分析。2.热情歌颂了历史悠
久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3.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景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
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充满雄健豪迈之美。三、1.从“望黄河滚滚”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点拨:即“望”字以后的诗句。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点拨:注意从诗歌中提取有效信息。3.黄河含沙量
大,多曲流点拨:结合地理知识作答。4.指众多的支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她孕育了万千强壮有力的儿女。点拨:找出本义及比喻义,结合诗歌理解其深刻含义。5.略点拨:扣住“文化”“民族精神”举例,如“四大发明”“文天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