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9-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5.5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9-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9-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9-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3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7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比较.探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正确朗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习重、难点:正确朗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1.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______人。1948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1959

年返台开始任教讲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1997年当选为台湾笔会会长。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_______、______等。他的诗题

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2.光未然(1913-2002),原名_______,湖北光化人。20世纪30年代投身文艺运动。1935年发表抗日爱

国歌词________,广为流传。1939年创作著名的______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的杰作。著有诗集_____、______。二、自主学习:(1)读《当我死时》,思考:1.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

什么?2.2.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朗读《黄河颂》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颂”字。)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望”字。)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精讲点拨:1.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条件是安葬的地方要在“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活着的时候不能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这种美感,是由长江黄河衍生出来的意向表现出来的。先把长江黄河之间的大陆转化为“最宽阔的床”

,死也自然转化为“睡”。再是把黄河长江的涛声转化为音乐(安魂曲),这样的美不但是意向的美,而且是想象的美。2.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彻底的拥有祖国,全身

心的融入祖国的情感。3.“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以庄重、隆重的形式,颂天子之德和唱给神听的。但是《黄河颂》里,我们看到“颂”的内容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它颂的是古老黄河的雄姿,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四、达标测试:给加黑字注音埋葬()头颅()瞭

望()未餍()饕餮()()鹧鸪()()巅峰()澎湃()狂澜()劈成()屏障()哺育()荡涤()磅礴()简陋()角逐()偌大()惬意()戛然()课后记:课题:《春》《初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语

言赏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指导、交流,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表达儿童诗的美,初步尝试创作儿童诗,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分析诗意体会诗歌情

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通过朗读、分析诗意体会诗歌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背景资料:《春》作于1937年4月。艾青说:“这是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

写的。胡风拿去发表在《生活与学习》上。”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了。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当时震撼了全国。面对这一残酷的严重事件,革命的诗人、文学家们无不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时作为一个年轻诗人的艾青,同样也是怒

不可遏。而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来讴歌五烈士的革命精神,来唤起民众呢?为了反映这一事件,诗人本来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可以直抒胸臆,投枪匕首般地喷泻而出,可以直接具体刻划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场面,也可以写五烈士革命的历程——写一首长诗。而诗人没有

这样选择,可能诗人觉得这样写会流于一般化,不足以撼动人心。因此诗人最终选择了《春》。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____,笔名___、____、___等。浙江金华人,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

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_______》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_____》,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2.了解作者王宜振:王宜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人,

他是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出版有《秋风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绿太阳》、《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著作多部。曾获陕西省蓓蕾文学艺术奖、共青团“五

个一工程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二、自主学习:1.诗人写《春》,始终是围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来看,诗人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是否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朗读《初春》思考问题:题目解说:“初春”指什么?作者选取了早春时的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精讲点拨:1.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

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只读这两句,读者很难猜到诗人往下如何写。读了下面的诗句,就不能不惊叹诗人转折的高明了,而且这种转折极其自然。2.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形象有力,既突出

了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年轻人的”“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诗文至此,做好了铺垫,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真正的主旨,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因为“舐吮了年轻人的热血”,才得以

”“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才得以“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这里提到的斑斑血迹,既明指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又暗喻芬芳满目的桃花,这些桃花和蓓蕾带来的理想结果——“江南处处是春了”,但是“春从何处来

?”——“来自郊外的墓窟”,末两句其实凝结了作者深切的感悟,极具精神震撼力。3.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形象有力,既突出了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年轻人的”“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4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整个内涵浓缩而成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这一思想,更集中地点了出来。四、达标测试: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初春

》作者先从视觉,再从______并运用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早春的景象。2.春天在小路上,春天在_______,春天在_____,春天在_____,春天的脚步虽然勿忙,却________,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3.给下面加黑生字注音:五、课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学会按

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2.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3.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

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在跨学科的整合学习中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巩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

达的准确与生动。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式课时安排:1.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2.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力、表达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课时:一课时课型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年至1974年,

浙江上虞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2.正音、识字:卉(huì)勰(xié)瀛(yíng)滹沱(hūtuó)蕃(fān)瀼(ràng)涪(fú)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说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发现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按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排列,可分为哪两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中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三、精讲点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设计:诗人诗文物候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规律2、循环随物候转变。李白王安石“东风已绿瀛州草„”《扶风豪士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物候有区域性李益刘禹锡王之涣毛泽东《临滹沱见蕃使》《竹枝词》《出塞》《送瘟神》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杜甫“西川有杜鹃„”侯鸟与物候的关系陆游《鸟啼》侯鸟与农事的关系四、达标测试:1.填空:“春风又绿江南岸…”是_______

的诗句。2.“处处留心皆学问”是______的诗句。3.给下面生字注音:五、拓展延伸:请你搜索自己积累的诗词,归纳诗词中的物候现象。(生完成于联系本,师加以适当指导。)课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