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4课《孙权劝学》习题6-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5)页,2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7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练习【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形似字区别(3)解词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孰若孤(谁比得上)自以为大
有所益(认为)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士别三日(分别)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见事之晚(认清事物)(4)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5)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
老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6)多义词辨析(7)古今异义【重点句子分析】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
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
》,有《司马文正公集》。(2)阅读知识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有什么作用文章是作者用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处境紧密相连。如生活在社会底层
的作者,其作品多体现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无意仕途的作者,文笔就较轻松,多山水风景、儿女情长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作者,常会在作品中抒发郁闷伤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对文言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写作背景对理解
文言文也很重要。每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创作背景,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上的障碍已经不少,若对内容理解再有困难就更不利于学习了。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背景知识《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是司马光主
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的意思。【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层(“初”„„“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结
友而别”),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2)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本文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当涂掌事”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
)课文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课文写作特色】1.笔墨简约,言简意赅。2.运用对话,刻画人物。【课本习题提示】一、示例: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同步达纲练习】(1)给下列的形似字注音并组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当涉猎。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③卿今当涂掌事。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见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①权谓吕蒙曰()A.叫做B.说C.告诉②蒙
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B.言辞C.推辞③见往事耳()A.看见B.了解C.见识④孰若孤()A.第二人称,你B.比得上,如,好像C.这个D.假如,如果⑤蒙乃始就学()A.于是,就B.才C.却,竟然⑤及鲁肃过寻阳()A.经过B.到C.离开(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
传体通史。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表示什么语气,并指出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个语气词相近?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师旷论学刘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
而戏其君乎了。”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①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昧:暗①分别指出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②解释下列词语。暮()戏()问于师旷
()闻()善()为人臣()③“平公曰:‘善哉!’句中“善”字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④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意在说明一个_的道理。【典型热点考题】例
1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__________,由绚烂到__________。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__________。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一切终要
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果粒,牢记着他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zhuì()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里,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最恰当的
,分别将其序号填在文中横线上。①安详②安逸③平静④平淡⑤体尝⑥体察(2)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写在其后的括号里。(2002,山西)辨析:这是一道检查同义词辨析和汉字识记的题,同样离不开日常的语言积累。解答时,一靠语感,二要联系语境,单纯从词义角度理解,
是不灵活的。“激越”、“安详”与“绚烂”、“平淡”是两组相对应的表示一个动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两个词语,语义、语境都相吻合。“体尝”的意思是“体会品尝”,下文中的“苦涩”、“甘甜”两个词是你选择它的提示。所以本题的
正确答案是:①④⑤;坠。例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相声的关键在于创作。现在专门进行相声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市场变化造成的。随着文艺的多元化发展,其他艺术门类规模逐渐变大,相声创作人员却在分
流,__________A.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所以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B.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所以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C.有的
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D.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
的。(2002,杭州)辨析:这是一道考查语言逻辑的题目,只要掌握做题的规律,找到突破口,就会非常简单。空白处的前一个词是“分流”,“有的„„有的„„”承接它,很合适;“因为”后的两个原因中,“看电视剧和小品”与上文的“写电视剧、小品”联系紧密,所以应放在前边,而且“相声创作酬金低
”也是一个次要原因,所以放在后面。所以本题应选C。【易错例题分析】例用词造句不恰当的是()A.和睦: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B.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C.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
D.肆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今春风沙肆虐,再次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警示:这四个词我们都不陌生,日常使用率较高,因而无形之中就会养成一种使用的习惯。由于大家的年龄特点,思维跟不上表达,往往随心所“语”,而不去探究正确与否,所以,答题时容易受平时表达习惯的影
响,产生错觉。“和睦”一词的意思是“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用来形容“笑容”显然不合适,“温和”较恰当,所以正确答案是A。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qīng卿相jī唧唧liè猎奇là腊月(2)①古时王侯的自称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②只粗略地阅读③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道,当权。④重
新⑤认清事物(3)①c②c③b④b⑤a⑥b(4)D(5)①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②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③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6)①他的,代词自己,代词;代词,代下文所言的事助词,的②晚戏弄向听说好做③字面意义:(讲得)好极了。深层意义:赞扬、佩服师旷关于学无止境的
劝戒。④少年好学,(就)好像初升太阳的光华;壮年好学,(就)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芒;老年好学,(就)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⑤比喻、排比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不懈追求,任何时候都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