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时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共(6)页,32.81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5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时练习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咳嗽(sòu)嘱咐(zhǔ)间断(jiàn)B.竭力(jié)阖眼(hé)薪金(xīn)C.草率(sh
uài)抹杀(mǒ)洗涤(táo)D.吩咐(fù)疙瘩(gē)调羹(gēng)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B.初版时,由于校读草
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C.撷着兰花草,悠然面对人生,朝着理想与希望,以最美的姿态,最饱满的精神,去开创属于一片自己的天地。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
时完成了建设任务。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①看着拥挤的人群,我的心情越来越焦燥,本来不满的情绪,也越想发泻出来。于是乎,我疯狂地跑向山顶,想要脱离这个纷嚣的世界。②她把四叶草固定在卧室的墙上,以此作为自己最大的动力,但竞选的结果还是不理想,仅管发挥
很出色,但在强手面前仍然略逊一酬。班长没有选上,只捞到一个课代表。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先生和我
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B.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C.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D.“好久不见,好久
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5.下列句子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比喻)B.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反问)C.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
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拟人)D.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排比)6.积累词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请分别用“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各写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
寓意。(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
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他每逢星期天就带着新习作去聆
听老师的点评。有一次,莫泊桑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只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这种习惯,一张十
行的稿纸,只写第一行,其他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1)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一席话,“恍然大悟”到了什么?(2)请你给这个小故事拟一个标题。(3)请你根据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写出至少一句你所积
累的古今名言或诗句。9.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
,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
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
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
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
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
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
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
,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
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
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1)将本文标题改为《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好不好?为什么?答:(2
)选文第③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答:(3)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答:(4)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答:(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直接体现“至深至
纯师生情”?答:10.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②初三那年,我对
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③“这么闲啊?”班主
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
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⑧谁知他看完后
,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
了下来。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
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11“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
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12“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
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13“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14“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15听了
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16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
角度,作简要赏析。(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C2.A3.(燥—躁泻—泄仅—尽酬—筹(点拨:“燥”的意思是缺少水分,所以应写作“焦躁
”;“泻”的意思是液体很快地流,所以应写作“发泄”;“仅”的意思是仅仅、只,所以应写作“尽管”;“酬”的意思是报酬,所以应写作“略逊一筹”。)4.C5.A6.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通八达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上八
下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全十美7.(1)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2)说明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3)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也深深感染了作者。8.(1)悟到了文章要千锤百炼,
反复修改,写作中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2)示例一:写与改示例二:一行与九行(3)示例:①文章不厌百回改;②善作不如善改;③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9.(1)不好。本文主
标题“至深至纯师生情”直接表明了文章的中心,并且抒发了作者对这份师生情的珍惜。如果只用文章的副标题作为标题,只能高度概括本文的内容,不能体现作者的感情。(2)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3)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4)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5)【示例一】作者主动
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示例二】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示例三】自己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示例四
】作者与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10.(1)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2)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
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3)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
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有描
写方法或修辞手法,赏析正确,意思相近即可)(4)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5)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