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14.1《驿路梨花》教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3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5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驿路梨花学科:语文执教教师:周雪松执教班级:701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作者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
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学情分析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体会本篇巧秒标题的深刻含意过程与方法:1、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对小屋
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教学准备1、学生利用参考书,查找相关资料。2、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说说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2、多角度分析“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媒体或技术应用二次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三、细读课文,写法探究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课文讲述的一个故事。思考:(1)文中故
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4)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5)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1.
两次误会、三个悬念。思考:(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学生欣赏梨花的图片学生尝试回忆有关梨花的诗句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
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明确:一个故事: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
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如下: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路过建小茅屋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小茅屋前几年梨花出
嫁后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上个月瑶族老人借住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我们”路过住宿,修屋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明确: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
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多媒体展示梨花图片多媒体显示作者资料及字词多媒体显示问题(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2.追根溯源,寻找主人。思考:你认为小茅屋
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是解放军战士吗?呢?悬念三: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反馈指导: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了谁才是小屋真正的主人。希望同学们记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板书设计:驿路梨花“我”和老余(修葺)——设悬瑶族老人(照管)——再悬哈尼小姑娘(照管)——又悬
梨花姑娘(照料)解放军战士(建造)——解悬课后作业:课后思考探究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