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货币政策——金融基础知识6: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ppt,共(22)页,450.5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2页。货币需求:整个社会所需要的货币量一、货币需求及流动偏好理论第2页,共22页。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能力得到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资产。第3页,共22页。△人们为什么愿意持有货币呢?△持有货币的量是由什
么因素决定的呢?第4页,共22页。人们持有货币的行为,被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表达为“流动性偏好”,意指人们清楚货币具有流动性好的特点,在这样的偏好之下形成了对货币的需求。第5页,共22页。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
◆交易动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第6页,共22页。◆预防动机即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取决于收入水平。第7页,共22页。◆投机动机即人们为了减少风险而进行资产多元化所需要的货币。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
率水平。第8页,共22页。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相关,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第9页,共22页。在经济学中,除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即灵活偏好理论外,还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等货币需求理论。第10页,共22页。货币供给或货币供应量:一个经济流通中的
货币量。划分货币层次一般是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的。第11页,共22页。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其它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货币层次第12页,共22页。M0=流通中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
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我国划分的货币层次第13页,共22页。M1被称为狭义货币,M2被称为广义货币。一般认为,货币供应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M1上。第14页,共22页。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银行,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应的。三、货币不只来自印钞厂——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第15页,共22页。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公式为:B=C+R
公式中,B为基础货币,C为流通中现金,R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供基础货币发挥的。第16页,共22页。☆货币既包括现金又包括银行存款☆商业银行既吸收存款又发放贷款,它是通过存贷款业务活动创造货币的。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第17页,共22页。☆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要受存款准备率的限制。存款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在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第18页,共22页。存款派生过程银行名称存款增加数存款准备金贷款增加数A10
02080B801664C6412.851.2…………合计500100400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20%第19页,共22页。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公式为:k=M/B或M=B·k公式中,M为货
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k为货币乘数。第20页,共22页。在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为既定时,商业银行能创造出多少货币,或者说,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存款准备率的高低。第21页,共22页。货币供给的过程就是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基础
货币形成商业银行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并最终形成货币供应量的过程。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