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教学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5)页,36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教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二、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图的判读:①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②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___________。③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④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___________的分布。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_____和_____气温不同,夏季_____气温高,冬季_____气温高。2/5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
________。【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
半球有什么差异?(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达标检测】1.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两极向赤道递减3/5B.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D.海拔
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2.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D.地形因素3.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等温
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气温变化小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4.根据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5.
哈利法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有162层,总高828米。如果楼下气温为25℃,那么顶楼的气温约为()A.15℃B.20℃C.O℃D.一25℃6.“高处不胜寒”的说法
说明了下列哪个因素对气温的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拓展阅读】气温与季节在谈论气候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如下一些说法:中国的华北地区,夏季降水4/5经常占全年降水的70%左右;湖南省和
江西省的夏季降水,经常不足全年的50%;黑龙江省冬季严寒而漫长,春、夏、秋三季都比较短;海南省则是长夏无冬等等。这些说法,很容易把人搞糊涂了,春、夏、秋、冬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原来,人类文化进步最快的地方是在北半球的温带地方。因此,先民对一年之内的气温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对人
类生存的影响,把一年分成了四个季节。当近现代科学诞生之后,科学家又明白了,四季的变化是与地球的公转紧密相关的。为了便于比较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同时也为了方便人们根据气候的变化安排生活和工作,在气象学上,常常使用两种季节的概念:天文季
节和气候季节。(1)天文季节。天文季节是为了气候资料的统计和比较而规定的,和各地的具体气温变化基本不相关联。在北半球规定:3、4、5三个月份为春季;6、7、8三个月份为夏季;9、10、11三个月份为秋季;12
月和翌年的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即:3、4、5三个月份为秋季;6、7、8三个月份为冬季;9、10、11三个月份为春季;12月和翌年的1、2月份为夏季。(2)气候季节。气候季节就是人们日常生活
中,根据温度的变化习惯上称谓的季节。在表述各地的气候时,常常说什么季节长些,什么季节短些,这时的季节概念就不同于天文季节了。这种季节的划分,是依据气温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规定的,同时兼顾了进行耕作的某些需要。一般来说,当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22℃的时候,人们就
会感到天气变得非常暖和了,日常就只能穿单衣了。所以,就将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22℃的时期,称为夏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低于10℃时,天气就相当凉了,人们开始穿着较厚的毛衣、毛裤等冬季服装了。当然,身体状况不同的人,在着装方面可能有较大的差异。然而,除了我们的体感温度变化外,许多温带作物
对气温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一般来说,当由冷的季节进入温暖季节的时候,日平均气温连续高于10℃时,大地就会重新披上绿装,温带的农村就进入了春耕大忙的季节。而由温暖的季节进入寒冷的季节时,气温连续低于10℃时,则意味着温带的耕作业的种植季节结束了。因此,气象学界将1
0℃定为冬季和春季、秋季的分界。5/5这样的划分,使得世界各地不同气候带的地区,四季的长短也有了区别。它为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的差异提供了方便,同时对于人们来往于不同的区域之间,也提供了比较熟悉的对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