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1)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将信息技术和地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在平板上使用共享白板、共享消息、问卷星以及搜集材料、设置PPT
动画、微视频等。课堂上,我充分运用这些手段,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导课中,运用PPT动画形式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内容,将教材分为四个部分,以制作的微视频“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引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地球的海陆分布;海陆不同形态中大洲、
大洋、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等的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称和位置轮廓;大洲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与课堂的融合,如学生在平板上利用共享白板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识别各大洲和大洋的轮
廓;请同学到台前将找到的海陆不同形态在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上做出标记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同学们亲身实践三笔画世界,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学生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充分展示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小结学生在平板的共享消息上写出自己的收获,进行收获分享;课堂检测
应用问卷星的方式进行答题,反馈成绩,并分析每道题的得失分情况,具有针对性的讲解。由于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使得本节课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
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完成了预期设定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活动中能够较好的进行组织,老师能很好的参与其中,对有问题的小组进行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完成,
并进行分享,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于要收获知识的总结。本节课的不足之处:①教学过程中,老师语言不够精炼;②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对于本节课发现的问题,下次课逐一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