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九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DOC
  • 阅读 30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3.500 KB
  • 2022-12-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九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九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九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九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doc,共(8)页,3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20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第1页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预知性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其中音乐与舞蹈又是最能体现本民族文化

的两种艺术形式。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多少种民族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呢?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老师边唱边演示几个不同少数民族的舞蹈,大家通过听、看、想,找出这些音乐与舞蹈的特点,然后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的展示不但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可以通过不同

民族舞蹈特点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之间的联系。)(教师分别演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彝族舞蹈让学辨认)师:第一个是藏族舞蹈,它的特点是颤膝,这是因为她们身处青藏高原,不能剧烈运动,舞蹈时仍要保持体力,减少消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藏舞独特的颤膝特点。第二个舞蹈是新疆维

吾尔族舞蹈,从动脖子这一动作就可以看出来,而且老师舞蹈中也有摘葡萄的动作,这个舞蹈动作就是来源于我们新疆人民生活之中。第三个是蒙古族舞蹈,它非常的大气舒展,这正是因为她们居住在广阔的草原,游牧的生活习俗,才使蒙古舞蹈

同样有豪爽粗犷的特点。第四个舞蹈是彝族的《阿细跳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第2页月》。它的动作主要集中在腿部,由跳和踢组成,但是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阿细跳月吗?阿细跳月舞蹈与音乐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今天音乐课

堂中。现在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学习彝族歌舞《阿细跳月》。(揭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从而引起审美期待,导入课题。)二、进入新课(一)学习“阿细跳月”舞蹈(重点)1、什么是《阿细跳月》?《阿细跳月》是彝族的一个分支阿细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歌舞形式,因为最早是在月亮

下开始跳舞的,所以又叫“跳月”舞。每当过年过节或者农闲下来的时候,阿细的男男女女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跳月”舞。至今为止,《阿细跳月》已成为阿细最具特色的风俗节目。《阿细跳月》的音乐有很多首,同学们听,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就是花城版义务教育音乐书九年级第三单元民族花环中《阿细跳月

》的音乐。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首音乐,加上阿细跳月的舞蹈,一起体验阿细人的民俗风情,感受阿细人的民族文化。(阐述什么是《阿细跳月》提示舞者的情绪,贴切地表现阿细人跳舞时的心情,为接下来学习“跳月舞”基本舞步打好基础)2、教师示范,提出“三跳二踢”的基本舞步特点。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

实录第3页观察老师的脚步,一组脚步的组合由几个动作组成?结论:舞蹈就是五拍为一组动作的,一组脚步动作是由“跳步”和“踢步”组成的,具体是前三拍跳后两拍踢,即“三跳二踢”。3、集体教学,学生体会“三跳二踢”的动作要

领。学生找出音乐中的节奏点后套入“三跳二踢”的脚步动作,准备进入到基本舞步的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站起来手牵手根据老师讲解的分解动作把《阿细跳月》“三跳二踢”基本舞步学会,教师随堂进行动作纠正。最后学生基本都能跟上音乐的节奏,跳出《阿细跳月》基本舞步。(要求全体学生起立学习

基本舞步是音乐课堂的新尝试,以往音乐课只局限于坐在座位上听音乐学唱歌,用肢体感受音乐在中学课堂不易进行。初中的学生正处青春期,要他们全体起身学习跳舞而且学会,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课下跟他们进行了几次交流,在学

习过程中也一直鼓励,最后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已达到了我的要求)提出动作要求:跳:跳步的时候脚跟要基本踢到大腿;踢:踢步的时候脚掌要勾起来。跳和踢都要轻盈跳跃。老师边唱边跳引导学生规范动作,并再次跟着音乐跳

起“跳月舞”的基本舞步。(1)这个基本舞步为什么要这样跳?引出“跳月”舞舞步的传说。“跳月”舞脚步的基本动作源于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在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第4页很久很久以前,阿细族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火灾,大火烧了七天

七夜,把大地都给烧的滚烫滚烫的,阿细人原本习惯赤脚在地上干活,大地被烧烫以后,阿细人踩在地上就会有什么反应啊?对!他们就会跳起来。地上还有小火苗的话,他们就会用脚把火苗给踢灭,但是踢到火苗的时候太烫了,脚

一下就收了回来。这就是我们“跳月”舞基本步的由来。所以我们跳步的时候脚跟要基本踢到大腿,好像踩在滚烫的大地上一样。踢步的时候脚掌要勾起来,好像要把地上的火苗踩灭,但是太烫了,踢出去马上就烫的收回来的感觉。跳和踢都要轻盈跳跃。古人云:言之不足,歌之;歌之

不足,舞之蹈之。肢体动作是最能直接表现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那就让我们带着要求,想象我们在滚烫的土地上再次跳起欢快热烈的“跳月舞”吧!(传说故事的引用能够让学生想象出学习“跳月舞”的情景,也对两个动作要求进行了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我们舞蹈动作的要求是这样的

,就是因为有传说故事的流传,才有“跳月舞”动作的规范性)(3)在“三跳二踢”中加入不同的元素。播放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在“三跳二踢”的基础上加入手部、方向、衬词的变化,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一个《阿细跳月》的简

单舞蹈。邀请几位同学一起跟老师跳将加入方向和手部的元素的“跳月舞”。其他同学也跟着音乐牵手跳《阿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第5页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并在第四第五拍喊出“嘿嘿”的衬词。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阿细跳月》舞。(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在全体学生学会“跳月舞”基本舞步后,找出几位接

受能力较强、乐感和舞感较好的几位学生加上她们在视频中找到的手部、方向、衬词的元素,跟随老师一起跳起一个完整的“跳月舞”。其他学生坐在座位上在第四第五拍拍手和喊出“嘿嘿”的衬词,不但可以让全体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让他们感受到《阿细跳月》热情欢快的歌舞气氛。因为平时学生接触舞蹈较少,学起来

就会很费劲,所以基本舞步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和重复强调动作要领,教师的讲解要清楚,示范要到位,对学生的纠错要及时果断。)(二)了解“阿细跳月”音乐舞蹈的美需要音乐来点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则是音乐的

回音。每一种有特色的舞蹈背后都有独特的音乐与之搭配。就像“跳月舞”的伴奏音乐,也颇具特色。那么阿细跳月的音乐有哪些特点呢?1、师生通过拍手与拍腿感受音乐五拍子的特点在打拍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阿细跳月》的音乐是五拍子的,这跟我们前面学习到

的“跳月舞”的基本舞步三跳二踢的节拍点一样的,音乐盒舞蹈动作契合的十分完美。四五拍子就是《阿细跳月》音乐的节拍特点。(通过拍手拍腿的手部动作打拍子能够让学生区分前三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第6页后二的五拍子节拍类型,也再次感受了《阿细跳月》的音乐)那除了节拍上的特

点,《阿细跳月》的音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比如说它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来听听《阿细跳月》的音乐,看着图谱,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它旋律上的特点。《阿细跳月》旋律上的特点:旋律主要上由“5.135”四个音组成,这四

个音以相同的节奏循环反复,形成了简洁又富有动感的舞蹈音乐,这也是《阿细跳月》舞蹈的特点,也是阿细人音乐的特点。(图谱的展示能让学生直观的看见这四个音在旋律中出现的次数,更好的理解旋律上的特点。)找出这两个旋律上的特点后,再次跟

随着音乐一起来唱《阿细跳月》的旋律,感受音乐上独特的魅力。有同学会问了,《阿细跳月》的音乐不是有很多首吗?那它们也是这两个音乐特点吗?2、展示另外两首《阿细跳月》,引导学生观察与哼唱。在通过听音乐和哼唱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课外的

《阿细跳月》的音乐也有我们之前总结到的这两个音乐上的特点。虽然《阿细跳月》的音乐有很多首,每首音乐都有细微的差别,但归根结底是离不开我们上面所说的节拍和旋律上的特点的。《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是:四五拍

子(3+2);旋律主要由“5.135”四个音组成。三、课堂小结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第7页1、舞蹈特点《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是“三跳二踢”舞蹈的情绪是热情奔放,欢快活泼。2、音乐特点音乐的特点:四五拍子(3+2);旋律主要由“5.135”

四个音组成。四、拓展延伸每个民族音乐和舞蹈的产生都离不开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就像阿细跳月的热情奔放正是阿细人淳朴热烈的性格体现。这跟他们居住的环境有关,也是阿细人民族文化的特点。而我们扬州的艺术文化就与之迥异了,例如那首举世闻名的民歌《茉莉花》,它的旋律以清新婉转的五声徵调式,把

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细腻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跟居住在大山里的阿细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因为这种不同,才造就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使我们民族艺术百花齐放。(这一段话将我们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联系了起来,告诉学生,民族艺术的迥异是因为民族文化的不

同,这里也提到了我们扬州的一首著名民歌《茉莉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齐声哼唱《茉莉花》老师随着歌声辅以舞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阿细跳月的舞蹈与音乐都非常简单,但又独具特色。尤其是《阿细跳月》的音乐,通过音乐家们的共

同努力,不断传承与创新,已数度在世界各地著彝族歌舞《阿细跳月》课堂实录第8页名音乐厅奏响,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的肯定。阿细跳月也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这也印证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段话放在最后,让这

节音乐课不仅仅只是音乐课了,学生在学会《阿细跳月》基本舞步,了解掌握音乐上的特点后,能在老师引领下,思考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才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隐性教学目标。那我们怎么样去传承创新我们的民族艺术呢?这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希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重视民族文化和艺术,能在课下自己去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也对民族音乐和舞蹈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最后跟着老师一起,手牵着手围成圆圈,再次跳起《阿细跳月》。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