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DOC
  • 阅读 10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98.000 KB
  • 2022-12-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狂欢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狂欢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狂欢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狂欢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狂欢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狂欢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doc,共(10)页,19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9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狂欢之歌》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信息教学题目第四单元《狂欢之歌》所属学科音乐学时安排一学时年级班级初二年级教材版本广东省花城出版社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概述歌曲《狂欢之歌》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明朗、极富动感且深受人们喜爱的巴西民歌。歌曲为C大调,

4/4拍,四个乐句加衬词的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狂欢节上尽情欢唱的场景。这是一首巴西歌曲,在这首歌曲里重点学习的是桑巴节奏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在听、唱、奏的过程中完成歌曲的教学和音乐情感的体验。依据标准课程标准:1

、聆听歌曲后,能够用正确的音乐术语对歌曲进行评价。2、聆听和演唱这首歌曲,了解桑巴的音乐特点,通过学习能对其进行简单阐述。3、通过学习,能以合作的形式表现桑巴的节奏特点。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三学段(七-九年级)3A教学目标分析知识和技能:1、学习和了解本首歌曲的力

度,速度,弱起节奏等音乐要素,总结这首歌的桑巴节奏特征。2、通过学习,能够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从而体会桑巴的热情奔放的音乐风格。过程和方法:1、通过音频、图片等欣赏,使学生感受到热情奔放的巴西音乐,培养学生对多元化音乐的浓厚兴趣。2、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合作表演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

桑巴的立体形象,在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其音乐特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表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感受、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民族文化和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学会用欣赏和赞美的积极心态去享受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2、

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音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层次具体知识点描述1聆听,感受聆听歌曲《狂欢之歌》,感受桑巴音乐的欢快,热情。2了解乐句的弱起结构3掌握桑巴音乐的节奏特性。3掌

握掌握桑巴节奏特点并能用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表达。4总结通过学习,能总结桑巴音乐风格特征。5表演学生之间合作,自信有表情地表演所学歌曲。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能了解桑巴音乐的风格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并能体会。教学难点用音乐的基本表现要

素(唱、奏等)表现桑巴音乐特点。通过解说,示范,实践等教学法,使学生能真正了解歌曲风格特征。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1.学习特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内

容并不陌生,休止节奏在以前也接触过,主要是了解巴西的桑巴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2.学习习惯: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方法。3.学习交往:初中生在课堂上并不积极,不愿意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在学习互动中大都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以此为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4.课前对学生的要求:(包括需要预习的内容,考虑的问题,调查、研究、收集

的资料等)这首巴西歌曲内容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课前只要将有关巴西的一些民俗文化等稍作了解即可。三、教学环境选择与媒体设计1.教学环境选择(打√)(1)WEB教室(2)局域网(3)城域网(4)校园网(5)因特网(6)

其他:√2.教学媒体资源设计知识点编号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音频,图片聆听歌曲《狂欢之歌》,感受桑巴音乐的欢快,热情。B④E节奏欢快,旋律活泼,情感奔放3分钟A2文字,图片乐句的弱起结构。A

④C弱起结构的换气要紧凑,不能拖拉5分钟A3文字,图片桑巴音乐的节奏特性。A④F节奏重音位置特殊,极具特色8分钟A4文字通过学习,能总结桑巴音乐风格特征。J④F通过学习,获得情感体验,了解音乐的多样性15分钟A

各列内容按下面提示填写分类字母即可。①知识点编号填写前面“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表格中的知识点序号,如果该知识点没有相关的媒体设计则跳过。②媒体类型填写:A.文字;B.图片;C.动画;D.音频;E.视频;F

.其他自定义。③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

巩固;K.其他自定义。④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

.其他自定义。⑤媒体来源填写:A.课件;B.软件工具;C.专题学习网站;D.多媒体资源库;E.案例库;F.题库;G.网络课程;H.其他自定义。四、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的步骤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环节名称可以修改

)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第一阶段导入出示图片,播放音频聆听并说出初听的感受图片制作的动态演示和歌曲音频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第二阶段新课教学歌曲乐句的弱起特点双手击拍,感受弱起的呼吸,进入的时机图片示例,找出乐句弱起

明确学习目标,由浅入深掌握教学要点歌曲教唱,教师范唱通过不同形式,学会演唱歌曲。音频,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聆听得到直接经验引出知识点桑巴节奏特征掌握这种节奏的特点,体会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图片和文字叙述第三阶段知识巩固展

示节奏练习卡合作练习,培养协同合作的能力文字叙述和示范巩固新知,提高实践能力第四阶段实践拓展展示问题大转盘,小组派代表抽题小组成员共同答题,总结本课涉及的知识点问题转盘,代表抽题,小组合作回答拓展教学,完成学习教学流程图(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

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开始出示图片和音频,学生聆听感受出示课题课件歌曲图片乐

句弱起节奏的学习歌曲的节奏要点和演唱的要求课件歌曲图片掌握演唱的要领展示节奏图例课件聆听和体验,尝试演奏指导学习演奏桑巴节奏实践拓展,总结知识五、其他个性化策略设计(需要时,可在此处填写相应内容;不需要时,可留空不填或将相应栏目删除)1.学习情境创设(1)学习情境类型(打√)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

境√③虚拟情境④其他√(2)学习情境设计(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在节奏特征这一

环节中,通过设问让学生通过聆听找出桑巴节奏的重音位置,再通过模仿练习,合作练习多种方式掌握这一节奏特性。最后结合歌曲演唱,演奏结合最终完成学习。2.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预案:上台演唱、演奏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

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第2页教师点评总结结束问题大转盘,小组代表抽题小组成员共同作答课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预案:多次练习,课后辅导4.学习评价设计(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①课堂提问√②书面练习③达标测试④学生自主网

上测试⑤合作完成作品√⑥其他(2)形成性检测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层次测试内容1聆听,感受聆听歌曲《狂欢之歌》,感受桑巴音乐的欢快,热情。2了解了解歌曲弱起小节,用正确的呼吸唱好弱起。3掌握掌握桑巴节奏特点并能用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表达。4总结通过学习,能

总结桑巴音乐风格特征。5表演学生之间合作,自信有表情地表演所学歌曲。(3)评价量表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

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小组成员互评表编号评价内容成员1

成员2成员3成员41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2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3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4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5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6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

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

评价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六、教

学反思、总结(课后填写)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懂得欣赏音乐,创作音乐。从而得到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通过《狂欢之歌》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的主

体地位,了解在信息化坏境下成长的学生心理,才能上好音乐课。下面,我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谈几点体会。1、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课件设计一节课时间学唱一首课,不仅仅是会唱,而是要唱好。针对如何唱好,我首选是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反复有针对性的聆听,并在演唱中纠错,才能完整地

表达歌曲。其次是击打节奏,我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作为一种单独的艺术形式而出现的节奏,我要求学生能把它掌握好,这样就能深刻感受到桑巴的特点。最后是课件的设计上有音频,图片,还有抽题大转盘。这个大转

盘的设计,我觉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指针的转动下,学生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2、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并了解其特点。唱歌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歌曲

的特点采用的是定义讲解和合作实践,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3、本课的不足之处语素稍快,教学环节的衔接还不够顺畅。七、感谢及其他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的)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王成明老师陈力新老师何钧军老师注释:关于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等内容。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支架式学习:是

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

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

习。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辩论:协作者之

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伙伴:指

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角色扮演

: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