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1-九年级下册音乐【湘艺版】.docx,共(6)页,35.87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7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概括为三大板块:“学习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二声部版本”、“歌圩会”、“《只有山歌敬亲人》”。《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选自广西柳州的民族歌舞剧《刘三姐》。全剧描写了广西歌仙刘三姐与地主斗歌的故事。这首歌曲旋律舒展、宽广、以
领唱、合唱、对唱的形式互相应和,表现了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山歌艺术的热爱。《只有山歌敬亲人》又名《多谢了》,民族歌舞《刘三姐》中的一首选曲。歌曲旋律简洁朴实,情感真挚动人。这一单元《泥土的歌》着力于构建以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材体系,进一步确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在学校教育
中传承主体地位,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湘教版音乐教科书的一大特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展开。学情分析: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有特长的孩子我会尽量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有些学生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通过反复训练
.1.学生的认知特征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2.学生的知识基础:(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2)更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给他们上课
时,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课堂上,我会着重以聆听、情景、教师范唱为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启发式、对比式、实践体验等。手段
说明: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教师范唱。技术准备利用希沃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音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电子白板显示器、电子钢琴教学目标:1.学唱会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合唱、《只有山歌敬亲人》。
2.通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来表达这首歌的情感和意境。3.通过演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对广西壮族民歌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的情感和意境。2.难点:解决《山歌好
比春江水》二声部的演唱。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学生聆听教师范唱《山歌好比春江水》进课堂!(音乐时长54秒)(设计意图:老师的演唱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达到熟悉歌曲的目的)2.教师提问:你们听过这个首歌曲吗?听过刘三姐这个名字吗?大家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生:
师:刘三姐简介:刘三姐是流传在广西地区的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民间传说,刘三姐是唐代壮家农家女,唱的山歌,传说山也爱听,水也会来和。十二岁的时候,她看见什么都能把它编成歌曲,开口就唱,旋律优美动人,声音甜美,从小聪慧过人,刘三姐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生活,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
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聪慧过人被人们视为“歌仙”。(设计意图:以刘三姐的故事传说来了解影片的背景以便更好的了解人物形象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刘三姐的家乡,美丽的广西壮族,一起来看看刘三姐、阿牛以及乡亲们和地主莫怀仁及三个书生之间的故事。播放视频:插入电影刘三姐的片段
(视频时长2分12秒)(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影片,直观的了解山歌对唱)二、新授(一)山歌文化:师:广西风景美如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方美丽的山水养育了爱唱山歌的人们。让我们刘三姐的歌,感受山歌的特点。1.提问: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可到底
山歌是什么呀?2.教师播放课件《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3.问题:聆听歌曲。通过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感受歌曲的基本特点?(设计意图:熟悉歌曲旋律并了解山歌特点)4.师生讨论:从刚才听到的歌声中找出山歌的“美”。提问:生:师: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
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广泛,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教师小结:广西有美丽的山水、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山歌。三、《山歌好比春江水》二声部学唱1.复
听歌曲,教师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二声部演唱版本(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受二声部的不同演唱,激发同学们学习合唱版本)师:问题:分析歌曲,注意观察,歌曲的记谱方法以及歌曲的演唱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生:二声部版本2.学唱歌曲
(一)先学唱歌曲第二声部(设计意图:先学唱第二声部,由于第一声部简单熟悉,从重难点入手)a.师:先请一位同学视唱第二声部歌谱(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歌谱的掌握情况,以便后面的学歌方式!)请全班同学们视唱歌谱,并且边划拍子!并注意
观察拍子的变化(设计意图:学唱第二声部旋律并初步了解变换拍子)b.注意观察这首歌曲的拍号,同学们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师:通常一首歌曲有几个拍号?这首歌曲呢?生:师:由四二拍和四三拍交替出现,拍子的变换是根据歌曲需要加入了这样的拍子。把这样的拍子叫做变换拍子。c.跟琴演唱填
歌词(注意声音自信,深呼吸,用高位置演唱歌曲)d.生生互动:分组演唱(设计意图:检验同学的熟悉程度并为两个声部合唱奠定基础)5.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熟悉演唱第二声部并为两个声部的合唱做铺垫)(二)第一声部学唱:1.师:用“啊”跟琴哼唱第一声
部旋律。。提示:深呼吸,气息稳稳的,笑肌抬起来演唱,声音自信。解决学生演唱困难句子2.“哎”哎一字多音唱法师:范唱(1.气息洗到腹部控制2.笑肌提起来演唱,嘴巴竖着张3.眉毛顶着唱)3.全班一起演唱。并对比学习装饰音唱法对山歌的重要性:(设计意图:为下面学习音乐术语前倚音的唱法)
前倚音:装饰音请同学们观察歌谱中出现的一个小小音符,“前倚音”教师师范唱对比学习。4.完整演唱第一声部5.分声部完整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二声部合唱6.互换声部更音乐伴奏老师指挥演唱。(提示:注意声音的流动性和面部表情)(设计意图:感受两个声部的和声魅力以及突破难点)四:活动壮族歌会:“歌
圩会”1.师:每年的“三月三”歌圩会是中华历史文化的记忆注脚,广西瑰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更是为“壮族三月三”赋予了灵魂和活力。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歌声此起彼伏。“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是一句在广西流传很广的山歌歌词。(设计意图:通过
“三月三歌圩”风俗,了解广西风俗歌会并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并演绎)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歌圩会”吧。2.歌曲的演唱形式师:演唱环节一领众合、对唱、合唱、轮唱。a.一领众合:角色,刘三姐、乡亲们一人领唱,其他人帮唱。(请一位同学扮演刘三姐,其他同学们扮演乡亲们)刘三姐演唱一声部
,乡亲们演唱二声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扮演人物感受山歌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并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演唱)师:把掌声送给三姐和各位乡亲们。师:听!对面的山头上好像有人在对唱山歌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对唱微视频《什么结子高又高》学生演唱的对唱
视频)(视频时长1分54秒)(设计意图:微视频的播放吸引学生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以此激发学生自己演绎山歌对唱)师:“歌词中,“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涯”生:“板凳有脚不走路,大船无脚走天涯”b.对唱: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就是
对唱。1:刘三姐阿牛哥舟妹刘二哥(让我们请四位同学进行演绎)老师伴奏2.加入二声部(角色:乡亲们)五、歌曲学唱《只有山歌敬亲人》师:壮族人民自古以来的习俗就是随见随唱、随想随唱,以歌代言,出口成歌,下面这首歌更加能够体会刘三姐的聪明智慧,刘三姐和刘二哥无家可归暂时居住在阿牛哥
和舟妹家,乡亲们闻讯地主莫怀仁要赶走三姐,大家相聚在一起帮她渡过难关。“我家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这首歌又名《多谢了》(设计意图:了解歌曲大意以便更好演绎歌曲情绪)师:范唱!1.请同学们跟音乐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歌词意思2.再次跟琴演唱歌曲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设计意图:熟悉歌曲,感受演唱形式的多样性)4.请一位同学们演唱这首歌曲并表演。(独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师:通过两首山歌的演唱,相信同学们对山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山歌喜欢中国民歌。六
、两首歌曲连起来演绎七:小结教学反思1、优点:(1)充分运用教师资源。山歌是中国民歌的体裁之一,如何让学生对山歌感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我亲自演唱了山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情景创设、把课堂变舞台和山头田野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山歌的美,突出学生主体,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艺术。(3)运用多媒体教学引起学生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一手段如果运用恰当,能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希沃软件制作了课件。将相关图片、音频、
视频导入课件中,既节省时间,又能够进行直观教学。(4)突出了音乐课程的音乐性。本节课从开始老师的范唱到学生学唱、到最后的投入表演唱,学生始终聆听音乐、演绎音乐、在合唱中进行,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学科特点。2、不足之处:(1)教师对于教唱环节不够精干,因此时间上有点繁琐。(2)歌
曲风格演唱的突破性不够(3)在教学音、视频的资源选取上还有待于认真琢磨。(4)课容量太大,一节课完成不了教学评价(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山歌演唱的方式也比较突出,常识部分学生能够比较自主地聆听归纳,在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二声部时,
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演唱歌谱,学生能比较好的表现歌曲,唱得有滋有味,还有少数唱歌学困生,虽然也很努力地在学唱,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能使这一部分学生独立展示表演,活动中的“歌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环节,学生自我展示积极性很高,演唱效果较好。我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总体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的范唱这一教师资源的运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情景创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上,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能自主完成,但这一方法还有待于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