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4-八年级上册音乐【湘艺版】.docx,共(8)页,33.26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4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唱会”并且能够初步“唱好”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歌曲的音色美与声部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2.掌握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了解以三度配置为主的同节奏二声部合唱歌曲的一般特点。过程与方法利用视听资料导入新课后,先介
绍歌曲的有关基本知识,然合分段讲解突破,反复练习难点。再进行歌曲教学,最后总结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唱训练中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利用声音来塑造美,表现爱。教学重点用听觉调整自己的声音,保持声部的音准和音色统一,重点是b乐段合
唱声部的和谐性。教学难点前半拍休止节奏,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变化音,长音时值的保持。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合唱节目的慈善文艺演出视频资料。2.提问:如果你在
慈善晚会中听到这首歌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二、授新课1介绍曲作者郭峰。2.明确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3.明确歌曲分为三部分,单三部曲式。4.学习歌曲第一乐段。教师范唱歌
曲第一乐段,提示学生对照歌谱找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学生观察歌谱后得出结论: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二、四乐句变化重复,结音不同。5.节奏练习。重点练习前半拍休止节奏、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个别检查掌握情况。要求每个乐句全音符要有气息支持,唱
足四拍的时值,长音后统一气口。6.跟琴视唱旋律,控制气息,用“lu”(鲁)音轻声歌唱,提示学生注意用耳朵倾听和调整自己的声音,必须与身旁同学的声音相似,相互模仿,全班的声音要求高度统一。要求用手划拍,轻声哼唱2-3遍。唱熟旋律后加入歌词,唱会第一乐段。7.合唱练习进行旋律和和声练习。8.把学生分为
男女声进行合唱。9.教唱第三部分。10.跟琴完整演唱歌曲。三、音乐视野拓展教学“《让世界充满爱》是音乐对真情的呼唤。象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如《爱的奉献》。其实,早在几百年前,乐圣贝多芬就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把这种情感升华到了《欢乐颂》的主题----坚
信人类必将获得“团结友爱”的永恒欢乐。播放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合唱视频。四、教学小结这节课,我们唱了,也听了关于爱的歌曲,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更具有情感上的表现力和感召力。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如《爱的奉献》歌曲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
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用最动情和最美妙的歌声再唱《让世界充满爱》!(学生边歌唱边依次离开教室)。《让世界充满爱》说课稿民乐县第三中学张映峰一、说教材《让世界充满爱》是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一首演唱歌曲。该单元有两首合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和《欢乐颂》。《让世界充满爱》学好了,有利于理解欢乐颂的主题,也就掌握了本单元歌曲的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歌曲,其结构、内容、旋律等都有规律可循,易于掌握。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本首歌曲的主题比较明确。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却需要教者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确定。另外,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而合唱显然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占。因此,我这样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唱会”并
且能够初步“唱好”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歌曲的音色美与声部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2.掌握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了解以三度配置为主的同节奏二声部合唱歌曲的一般特点。过程与方法利用视听资料导入新课后,先介绍歌曲的有关基本知识,然合分段讲解突破,反复练习难点。
再进行歌曲教学,最后总结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唱训练中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利用声音来塑造美,表现爱。三、说教学重难点《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虽然结构很有规律,但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学生并不容易理
解,另外,合唱的两个声部学生也不容易唱准。这显然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对这些重难点的教学,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节课不应牵扯过多知识点。出于这一考虑,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用听觉调整自己的声音,保持声部
的音准和音色统一,重点是b乐段合唱声部的和谐性。教学难点前半拍休止节奏,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变化音,长音时值的保持。教学年级:八年级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占本课时的12%)1.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合唱节目的
慈善文艺演出视频资料。2.提问:如果你在慈善晚会中听到这首歌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设计意图:用视频资料作为情境导入的教学手段,开门见山地导入到教学主题中,让学生初听音乐,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运用
提问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音乐情境,关注音乐的表现形式。二、授新课(约占本课时的70%)1.介绍曲作者郭峰。2.明确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3.明确歌曲分为三部分,单三部曲式。4.学习歌曲第一乐段。教师范唱歌曲第一乐段,提示学生对照
歌谱找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学生观察歌谱后得出结论: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二、四乐句变化重复,结音不同。5.节奏练习。重点练习前半拍休止节奏、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个别检查掌握情况。要求每个乐句全音符要有气息支持,唱足四拍的时
值,长音后统一气口。6.跟琴视唱旋律,控制气息,用“lu”(鲁)音轻声歌唱,提示学生注意用耳朵倾听和调整自己的声音,必须与身旁同学的声音相似,相互模仿,全班的声音要求高度统一。要求用手划拍,轻声哼唱2-3遍。唱熟旋律后加入歌词,唱会第一乐段。7.合唱练习
进行旋律和和声练习。8.把学生分为男女声进行合唱。教师提示:注意第二乐句的音准,可以用(2—1)大二度套唱1—的音程关系。然后在高声部3音的保持中,低声部由1进行,反复磨练后再进行后面的练习。9.教唱第三部分。10.跟琴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音乐是听
觉艺术,一定要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用耳朵来调整自己的声音,同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歌谱,找出乐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利于音乐记忆。a乐段的歌唱重点是音色统一,注意气息控制,音量不能过大。b乐段的歌唱重点是两个声部间的和谐,保持音准感觉和音量的均衡。整个歌曲教学采取“分块包割”和“各个击破”的方式,
有利于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点是解决本首歌曲的歌唱基本技巧,让学生学会歌唱。三、音乐视野拓展教学“《让世界充满爱》是音乐对真情的呼唤。象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如《爱的奉献》。其实,早在几百年前,乐圣贝多芬就在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中把这种情感升华到了《欢乐颂》的主题----坚信人类必将获得“团结友爱”的永恒欢乐。播放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合唱视频。设计意图:虽然是唱歌教学,但决不能整节课都唱个不休,那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声带
疲劳和学习厌烦心理。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声带得到短暂的休息,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因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歌词非常的通俗易懂,用不着花费过多精力去深究,所以,采用另外音乐主题来解释和升
华课题。因为音乐艺术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清楚的,所以也用不着进行其他无谓的说教。四、教学小结(约占本课时的3%)这节课,我们唱了,也听了关于爱的歌曲,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更具
有情感上的表现力和感召力。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如《爱的奉献》歌曲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用最动情和最美妙的歌声再唱《让世界充爱》!(学生边歌唱边依次离开教室)。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主题,引入歌
曲《爱的奉献》,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再一次获得感情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