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蓝花花》教学反思1-七年级下册音乐【湘艺版】.doc,共(2)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4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蓝花花》课后反思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华夏乐章”(一)的第二课时,这是一首由陕北民歌改编成的管弦乐曲。“华夏乐章”是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推介我国近代以来在音乐领域产生的优秀器乐作品而设立的欣赏系列单元,旨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
近现代和当代优秀中国音乐文化的神韵,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蓝花花》是陕西北部地方风格的一首信天游,它是封建时代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延伸而来,它用质朴而且真挚的语言,歌颂了与封建礼教奋力抗争的女性
——蓝花花。《蓝花花》曲调听起来悠扬高亢,节奏和韵脚都很鲜明。它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民歌的特点是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曲调咏唱,而且还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美的撩人,成为信天游“爱的海洋”里最闪烁的一颗珍珠。原民歌以优美的旋律、叙事性的唱词,纯朴犀利的语言,歌颂了旧中国的
农村姑娘蓝花花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叛逆者形象。鲍元恺用了这首单乐段民歌为原型,运用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用乐器来讲述这个“故事”。在音乐教研组长王冬梅老师及其他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本次讲课顺利完成,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些不足在里面:首先,市教研员孙红旗老师提出最重要的一点,本课究竟学什么?刚开始我
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只考虑到这是一首管弦乐曲,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如何才能学好这一管弦乐曲,后来孙老师的评课让我觉得应该借助这一首作品引申到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其次孙老师讲到为何不用民乐版的《兰花花》做对比?冬梅
老师强调注意文化传承,我深刻体会这句话后,对自己的教案重新做了调整。让学生通过唱民歌,感受民族韵味,学习民族方言,感受地域风格,聆听感受民族器乐,学生一下子进入氛围,不用特别强调传承这些字眼,这节课本身就是在传承中国民族音乐了,重点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研员孙老师的评
课对我启发非常大,非常感恩在教学路上能有这样的良师益友引领,感谢同校老师的帮助,感恩!本课比较理想的方面是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由浅入深让学生慢慢体会音乐,通过课堂表现学生学习效果不错,通过评测练习学生可以掌握音乐主题,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
教学,改进的归属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只有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才能使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提升,教学工作不断完善。由蓝花花音乐素材二度创作的优秀作品有很多,其传承和发展都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谐发展,它是一种人类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
慢慢地拥有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并让它得以传承。当物欲极度膨胀,现代化无法更改的当今世界,已经很难去寻觅一个未曾沾惹过时间浊物的世外桃源,我们需要一种声音去涤荡我们的情怀,我们需要一种激情去挥洒我们的烦恼,当来自带着西北远山的
粗犷和陕北人民的淳朴的嗓音从天籁传来,我想说其实重要的不是外面包裹的多少繁华,而是当去掉那些繁华后依然残留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