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思乡曲》教学设计2-七年级下册音乐【湘艺版】.doc,共(2)页,5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3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思乡曲》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乡间的小路》,内容较多,为了突出重点,我以赏析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为主线,引导学生对一首乐曲的欣赏,初步掌握用音乐要素去分析乐曲的方法。用一个课时较详细的进行引导、欣赏、讨论、归纳和总
结。使学生透过对乐曲的欣赏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情分析:这一时期的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所以在本堂课中设计了许多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本阶
段学生的欣赏音乐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乐曲的结构方面,以及音乐听觉体验也需要更多的提高。另外农村孩子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需要提高。教学目标1.学生聆听《思乡曲》,了解作者马思聪生平,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2.随琴
视唱《思乡曲》的主旋律。3.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作品内容和音乐情绪,了解作品结构。充分展开音乐想象,积累音乐听觉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并演唱《思乡曲》的主旋律。难点:以赏析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
》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丰富的感染力及表现力。教法和学法以体验式听赏法为主,启发、引导式听赏法,感受、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为辅。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听结合,形象直观。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唱《乡间的小路》,教师提问,这首歌所要表现的情绪和主
题是什么?2、教师弹唱《墙头上跑马》。提问: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聆听,感受并回答:忧伤、悲哀等等。二、新课教学1、播放《思乡曲》主题音乐提问:你听出这首乐曲与刚才老师演唱的民歌有什么联系?学生聆听并回答问题。2、学生
学唱《思乡曲》主题音乐,随琴跟唱。使学生熟悉音乐主题,为后面的欣赏奠定基础。(设计意图:透过教师弹唱引入到本课的内容,经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学唱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欣赏乐曲1)、介绍作曲家马思聪和乐曲创作背景这首乐曲的作者是马思聪,作
曲家、小提琴家及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这首乐曲创作与1937年,当时日寇全面侵华,我东北沦陷,华北沦陷,无数中国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一切激起了作曲家心中的爱国之心。《思乡曲》深情,忧伤的旋律,使无数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人们坚定了打回老家去的决心。2)、欣赏第一乐段联系板书让学生熟悉乐
段结构并提问:请说出自己的感受。深情的怀念。3)、欣赏第二乐段联系板书让学生熟悉乐段结构并提问:每个小乐段的情绪感受。甜蜜、激动。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有何不同。情绪和速度等都有改变,第二乐段情绪激动,速度加快
。4)、欣赏第三乐段请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能回家的无奈,无限的惆怅,无尽的相思。介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使学生能熟悉本曲的音乐结构。(以上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更细致、清楚了解乐曲结构,设身体会当年国难之中的同胞颠
沛流离的情景。)三、拓展延伸1、完整欣赏乐曲。使学生熟悉乐曲,并请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文章。2、学生分享听音乐后联想到的文学作品。3、随着《思乡曲》的旋律朗诵《乡愁》。4、思乡的主题在很多文人的作品出现,这种思乡之情牵动着许多人
的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我们一起来随着《思乡曲》的旋律朗诵。(本环节设计用联想和配乐诗朗诵更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四、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思乡曲》,体会了当年在
战乱中人们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今天生活在平安时代的我们应当居安思危,好好学习,长大后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让我们的国家永远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