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渴望春天》教学设计10-七年级下册音乐【西师大版】.doc,共(5)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1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歌曲《渴望春天》课题:《渴望春天》年级: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遵循《音乐课程标准》,本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教材观,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
之声》的第一课时。莫扎特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丝
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充满了对幸福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新课标课程观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确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6/8拍的节奏规律,了解作曲家莫扎特生平。2、能力目标:力争用流畅、
跃动的声音,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积极的感受、理解作品表现出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美,感受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表现出对春天、生命的渴望之情。教学重点: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教学难点: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完整演唱歌
曲,准确演唱变化音。教师教法: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本节课我设计并运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
、多唱、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宗旨。学生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在选择学法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
尝试自主分析、合作表现、实践感受的学习方法,动静结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阶段,十三、四岁的年龄正处于变声期,所以要提示学生正确的用嗓,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教具:钢琴、多
媒体、教学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学生伴着《渴望春天》的背景音乐欣赏春天:碧绿的草地,流淌的小河,开放的紫罗兰,还有小鸟,布谷鸟,夜莺.....从视觉上与听觉上感受春天,期待春天的来临。老师:引出这是作曲家莫扎特心目中的春天。1、个别学生为大家讲述莫扎特的故事。(
学生介绍:莫扎特:1756-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有音乐神童之称。他4岁开始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开始各国演出。但因受大主教的斥责、侮辱、严厉管束而辞职,成为自由作曲家。他的一生清贫而困苦,甚至没钱买碳取暖,但是依然坚持创作。)老师补充歌曲背景:《渴
望春天》创作于1791年1月,当时他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他还未等到春天的来临、还未等到更加光明的未来,就与世长辞了。但令人惊叹的是歌曲中没有丝毫的绝望和忧伤。【设计意图】体会作曲家坚定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执着的热情,更诠释了他对生命之春的热爱与追求。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
,强调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教学。即采用“情景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和气氛,唤醒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是对音乐教育“愉悦性”的实践,也有助于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二)师生互动,感受歌曲1、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意境。(形式:单独、齐诵)。2、聆听歌曲
,体验感受展示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美好愿望?曲式结构是什么?拍号是什么?师生带着问题聆听优秀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渴望春天》,关注歌曲旋律的流动。疑问:6/8拍。巩固已学知识:6/8拍,即: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并为大家示范6/8拍指挥图示
。同时点出6/8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并示范。【设计意图】:巩固八六拍的相关知识;初步体会六拍子带给大家的感受。(三)合作探究,学唱歌曲。本环节采用了聆听、表现、实践的方法。1、学生再次聆听歌曲,体会音乐知识:弱起小节、
休止符、前倚音的运用。2、讲授难点:变化音。老师:弹奏无变化音的旋律和有变化音的旋律学生:聆听、体会他们的不同,感受变化音所起到的色彩变化,从听觉上感受对春天来临的渴望。无变化音旋律:有变化音旋律:【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对比、聆听的方式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单纯的音准
训练难以达到的理想境界。3、感受歌曲老师:播放伴奏音乐。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旋律起伏的变化,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完整的跟着音乐试唱简谱。【设计意图】改变以前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固定模式,培养学生熟识简谱能力,提高视唱能力。4、
师生互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练习歌曲。老师:走近学生一起交流,解决学生自主学唱中的问题。找出班中歌唱水平较高、音乐表现力强的学生,在班中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学唱,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展现。实现教学中的自主表现和引
领作用。课堂奖励:学生转变为小老师,面对全班同学,这时要及时鼓励他的角色转变和表现,对领唱的学生大家予以热烈的掌声,把准备好的春天的图片送给学生,以此表扬。【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提示
:老师提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声期嗓音的变化,用力不要过度,注意保护嗓子。5、学生展示:在小老师的引领下,多数学生学会了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对春天,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渴望,欢快地演唱歌曲。(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展示)【设计意图】用学生美妙的歌声展现歌曲的风格和韵味,体会作品
表达出的对春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同学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对春天的热爱?用什么方式迎接生命的春天?学生回答:可以朗诵诗歌;可以结伴去春游;可以去摄影留住春天的记忆;可以用乐器演奏一段有关春天的乐曲„„配乐诗朗诵:朱自清—
—《春》。同学们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诵朱自清—《春》,体会音乐与文学结合的感受,再次强调春之美,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及美好生活的憧憬。(五)总结:春天处处充满了生机,正如作者笔下的歌曲。我们不仅热爱如此美丽的季节;用我们的方式诠释了歌曲;更要像莫扎特一样
,不虚度光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去热爱并追寻我属于们自己的生命之春;谱写我们辉煌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