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春节序曲》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西师大版】.doc,共(6)页,1.63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1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播放2015年央视春晚片头视频)新年是手中点燃的爆竹,是家门上贴着的春联,是亲朋好友送来的祝福。师:我们见证过春节烟花的绚烂,品尝过
年饭的美味,抚摸过新衣的柔软。那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春节的故事,走进音乐家《李先生和他的春节序曲》。(出示课题)设计意图:运用同学们熟悉的与春节相关的诗词,引入一段背景音乐为《春节序曲》的视频,营造一种春节的
氛围,让学生从音乐和视频画面中,回忆过年的习俗,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状态,为之后聆听音乐做好铺垫。二、新课教学(一)激趣导入,走近作品1、自主设疑,激发探究师: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你可有什么想要问我吗?生:(我想知道李先生是谁?)生:(我想知道,《春节序曲》是什
么?)师:看来你们的好奇心很大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2、作者、作品简介师:哪位同学愿意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李先生?(出示课件)生:李焕之(1919-2000):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福建晋江人,曾长期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并先后担任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团长。主要作品有《春节组
曲》、《汨罗江幻想曲》、《英雄海岛》等。3、序曲的定义师:《春节序曲》是李先生写于1955-1956年间。该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序曲”。那谁知道什么是序曲吗?生:(序曲是开场音乐)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什么是序曲。生:(齐读
)序曲,又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常常概括后面的剧情,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戏剧性,常被单独抽出来演奏。师:春节是我们国家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期的延安,春节又是党政军民同歌共舞的节日。该
乐曲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延安生活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快的场面。设计意图:用课题题目激发学生主动设疑,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序曲”的概念,加深印象。(二)仔细聆听,深入作品
1、完整聆听《春节序曲》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春节序曲》。(播放《春节序曲》的音频)。李先生的《春节序曲》全曲在速度、力度、节奏上做了鲜明的对比,请你为乐曲分段,并说说理由。师:谁来为乐曲分段?并说说理由。生:(我认为乐曲可以分为3段,因为速度有快变慢再到快)师:你
说得真好。还有谁补充吗?生:(我也认为乐曲可以分为3段,因为力度由强变弱再到强)师:哦,你的耳朵真灵。你根据力度的变化把乐曲分为了3段。老师也认为乐曲分为3个乐段。我的理由是,从节奏上看,前面的节奏比较紧凑,中间的节奏比较疏松,最后节奏又变得紧凑了。设
计意图:初次完整聆听《春节序曲》,给乐曲分段,并说明理由,初步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为之后的情绪对比做准备。2、分段欣赏(1)欣赏引子和第一乐段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乐曲的第一乐段。请大家认真聆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李先生用这段音乐表现了当时怎样的场景?
他是如何运用音乐要素(速度、节奏、力度......)来表现的?(播放引子和第一乐段)生:(李先生用这段音乐表现了,在新国成立初期的延安,过春节时,人们欢快的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他用了密集的节奏型,采用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锣鼓节奏和乐队的合奏,使音乐显得热烈欢快。)师:你说得真好。常见的管
弦乐队分为那几个组还记得吗?生:(木管乐组、铜管乐组、弦乐组、打击乐组)师:在第一乐段前,有一段乐队合奏的引子。引子,又叫前奏。是音乐主题呈现前出现的乐句或者乐段,具有奠定乐曲感情基调,概括乐曲情绪的作用。让我们再听一次
,乐曲的引子。(播放引子的音频)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这欢快的节奏,一起来感受一下延安当地的秧歌吧。请大家起立,站在凳子的空隙间,跟着老师跳起来。生:(跟着老师,和着音乐,学跳秧歌)师:哇,大家都跳得真投入,来,给自己一点掌声吧!设计意图:聆听第一乐段与引子部分,用身体的
律动(秧歌)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欣赏第二乐段第一:聆听及演唱主题旋律师:李先生在延安生活期间,看到陕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欢乐的节日里,军民共舞,幸福愉悦,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旋律。(播放第二乐段)师:请大家想一
想,李先生用这段舒缓的旋律表现了春节的哪些场景?生:(相互拜年祝福、贴春联、吃团圆饭等)师:这就是乐曲的第二乐段。请大家看到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感受这有着陕北秧歌调韵味的第二乐段主题旋律。(跟琴演唱第二乐段主题旋律)。设计
意图:先唱熟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为接下来第二乐段中三次出现的主题旋律作对比做铺垫。师:大家唱得真不错。那你能说说,这段旋律,为什么会显得如此悠扬、婉转,好像在诉说着衷肠?生:(因为它速度比较慢)师:那节奏有什么特点呢?生:(节奏上采用了很多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所以显得
很悠扬婉转。)师:说得太好了,给你点个赞。第二:充分感受主题旋律的3次变化师:李先生把我们演唱的主题旋律,在乐曲第二乐段中,用不同的乐器主奏,做了3次变化。下面,请认真观看视频,聆听音乐,思考:主题旋律每一次出现,主要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第一次出现为双簧管主奏<
管乐组>。双簧管的音色清晰响亮,使音乐显得十分甜美。)师:是的,这就像一个小朋友,天真可爱,正缠着爷爷要听故事呢!生:(第二次则以大提琴齐奏的形式出现,大提琴<弦乐组>音色浑厚丰满,让音乐表现得深情而饱满。)师:大提琴,他表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向后辈们讲述
着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生:(第三次出现,采用了管弦合奏的形式,把人们激动的内心刻画得丰满多情。)师:走家串户的人们越来越多,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要说第一乐段是描写载歌载舞的外在场景,那这一乐段便是刻画的人民内心的幸福愉悦。第三:再听旋律,加深体验师:我们再听一听这美
妙的旋律。仔细体会,主题旋律3次出现,不同乐器组所表达的感情。设计意图:这一乐段为本节课重点欣赏的乐段,因此在此乐段的分析对比上花了相对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等要素入手,感受不同音色,所表现的不同情感。第四:对比演唱主题旋律师:让我
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演唱一下这段主题旋律。(教师带领,清唱旋律)师:下面请按照谱子提示的情绪,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再次清唱旋律,加快速度)师:让我们试试加上歌词,跟着伴奏。会唱的同学跟着老师一起唱,不会的同学请用“啦”来演唱。(跟音乐伴奏,配上歌词演唱《新春秧歌闹起来》)师:你感受到了快
速演唱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吗?生:(比刚才的感觉要更加热闹一些)师:是的,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李先生在陕北生活期间,通过民间采风,运用《新春秧歌闹起来》等陕北地方民歌调为素材,创作了《春节组曲》。音乐从热闹欢腾到安
静祥和,无不在诉说着人民对党的恩情。设计意图:再次清唱第二乐段主题旋律,第一遍用较慢的速度演唱,第二遍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意在让学生对比不同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感知音乐通过速度等要素的变化,音乐情绪也会相应改变。再者,引出《新春秧歌闹起来》是地方民歌,作者
是通过民间采风,运用民间的音乐素材创作的乐曲,所以表达的也是广大群众的生活以及心理。(3)欣赏第三乐段师: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请你思考:这一乐段和前面的哪一乐段相似?听出来了,就请你举出手
中相应的颜色牌示意我。(播放第三乐段音频)生:(举出红色牌,和第一乐段相似)师:对,这一乐段其实就是引子和第一乐段的缩短再现。像这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我们称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本是西方的一种常见作曲结
构,李先生将西方的一种趋势融入到中国传统的音乐中,可谓是一种绝妙的构思,让中国的民族音乐走向了世界。师:乐曲的再现段,管弦齐鸣,所以场面显得异常的热烈。设计意图:让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颜色表示牌,在聆听音乐后,用颜色牌来选择出第三乐段是和前面哪一乐段相似的。(在板书设计里,可以知道前面两个乐段
的颜色)引出复三部曲式的概念,以及作者“洋为中用”的绝妙构思。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拓展介绍师:《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首。那《春节组曲》一共有几首呢?它包含了《序曲》、《情歌》、《盘歌》、《灯会》四个乐章,而第一乐章常以《春节
序曲》为名被抽出来单独演奏,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2、布置作业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春节序曲》,其实《春节组曲》的另外几个乐章也是经典名曲,所以,请同学课后聆听《春节组曲》的另外三首
,并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大家一同交流学习。设计意图:拓展学习中,简单介绍《春节组曲》,并留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拓宽知识面,提高音乐欣赏审美的能力。四、结束师:最后,让我们跟着李先生去到维也纳金色大厅,
感受中国民族管弦乐的魅力!(播放《春节序曲》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