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西师大版】.docx,共(4)页,27.23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1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提琴齐奏《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欣赏《花儿与少年》,接触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进一步了解速度和节拍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音乐情绪。教学重点: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中去,能产生画面感
及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西北吗?西北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今天老师将与你们一起到祖国的大西北走一走。请问同学们,我们刚刚到了大西北的哪里啊?生:青海师:对,青海。青海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个多民族的地方,民歌资源丰富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来欣赏一首青海民歌。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男女二重唱)2、请问这首曲子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喜悦)。3、这首歌曲属于民歌的哪种体裁?(山歌)二、介绍"花儿”师:花儿它有两层意思
,一是当地人们对姑娘的称呼,就是把姑娘称作花儿,另一种是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曲调优美,具有很浓郁的民族特色。(复习民歌的三种体裁)在这里花儿指姑娘。《花儿与少年》是王洛宾先生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改编的,歌曲融入了中国西北民间民歌"花儿"的旋律,主要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
及新疆,上世纪50年代曾经风靡全国。三、欣赏小提琴齐奏《花儿与少年》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小提琴版本的《花儿与少年》。这曲小提琴齐奏《花儿与少年》是由黄晓芝根据王洛宾改编的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改编而成的。1、
初听(能将乐曲分段)2、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前后有哪些变化?当你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请举手示意一下。如果将它分段的话,可以分成几部分?(四部分)属于几段式结构,属于那种形式?(三段式中的ABA形式)每一段
有怎样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欢快、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欢快听赏第二遍)师:大家发现没有,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节拍、节奏是有关系的,接下来老师唱谱,你们来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个乐段它们的节拍和节奏的变化。总结:A段是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对,接着说:节奏排列很
紧密,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B段呢是3/8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疏松很平稳,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我们先来唱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A段用la跟老师唱。
B段用lu唱。四、分段解析《花儿与少年》老师演奏小提琴,一开始老师稍作讲解:这是歌曲的开头,由小提琴独奏出优美华丽的引子,它表现的是:一望无际的高原,花儿般的姑娘和小伙子迈着轻盈的脚步从远处走来。同时也将听众
带进那重峦叠嶂、深远而辽阔的高原。把我们从繁华的闹市带到了画面当中,来到了青海湖边。(在听赏时,老师引导学生去联想音乐所表现的画面感。)旋律经过两小节简练明快的间奏后,进入第一乐段。(A)这一段是歌曲的第一段,第一乐段为主旋律,情绪非常的欢快2/4拍,简洁自然而流畅,给人风和日丽、清风
拂面的感觉。相同乐句强烈的力度对比以及句尾的滑音,增加了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B)第二乐段优美流畅,第一遍由小提琴在低音区齐奏,音色结实浑厚,仿佛健硕的少年,第二遍在高音区反复,音色亮丽,仿佛活泼的小姑娘,相同旋律在高、低音区形成相互呼应的对歌对舞场面。(A)第三乐
段再现了第一乐段的旋律,表现了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直至尾时戛然而止,由小提琴独奏出一句舒缓的乐句后,众小提琴以快速清脆的十六分音符奏出一句主旋律,最后再以一个主和弦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五、师生合作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A段更欢快,B段更优美了,老师
突然冒出个想法,等会我来演奏小提琴,你们来伴奏如何?(和学生一起合作)六、小结通过学习欣赏《花儿与少年》,我们接触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也进一步感受到了速度和节拍对音乐情绪的重要性。七、结束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如果大家平时能留心采
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最后我想邀请大家跟我一起完整的演奏一遍这首《花儿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