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茉莉花》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西师大版】.doc,共(2)页,8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0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茉莉花》【教学内容】歌曲《茉莉花》【教材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属小调类民歌,2/4拍,单乐段歌曲。歌曲为五声徵调式,启、承、转、合性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第一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二者旋律相同,歌词重叠;第二乐句承接上句并引出
新的乐思;第三乐句为“转”、“合”功能,一气呵成。整首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风格色彩。《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
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在教学过程中,应
加强对学生歌唱方法的引导和指导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兴趣和情绪的引导,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2、知识
与技能:通过学唱《茉莉花》,感受起承转合的小调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江南闽粤音乐风格的感受,使学生了解和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重点】用柔美自然的声音、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附点八分音符
的正确演唱和细腻的情感表现2、婉转的曲调。【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身理特点,在本课中,我采用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欣赏法)和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听唱法)来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茉莉花》伴
奏旋律,学生进入教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百花齐放的观赏欲。感受氛围。创设课堂氛围,引出歌唱准备练习。2新课教学1.歌唱准备:带领学生来到“花园”开展“赏花会”a.“闻花香”----检查气息的控制和均匀。b.2/
42.31216.|16.5.0‖..........c.2/42.31216|56132161|5-‖2.首播范唱,布置并引导学生完成聆听任务:感受歌曲音乐要素,包括:(拍号:2/4,结构:单乐段,情绪:优美抒情,婉转悠扬,充满江南水乡的风韵)3.带领学生视唱歌谱。4.再播范
唱,学习歌词和旋律:茉莉花有哪些特点(香、白、美)。师生分角色唱答,仔细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5.师范唱,学习歌词和旋律:作者看见这一朵朵洁白如雪的茉莉花想要干嘛?结果怎么样了?师生分角色唱答,仔细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6.完整演唱歌曲。教
师注意聆听是否还有需要纠正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解决。7.处理歌曲并分角色演唱呼吸练习发声练习整体聆听,完成聆听任务。视唱歌谱再听歌曲,熟悉歌词和旋律。完整演唱深情演唱为歌唱做准备进行呼吸练习和发声练习,同时对歌曲的难点部分进行预习,减轻学生在学歌中的障碍。建立歌曲整体形象,感受歌曲基本要素。培养学
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视谱能力。反复聆听,自然熟悉歌词和旋律,同时以唱答模式解决难点。反复聆听,熟悉旋律和歌词,同时以唱答模式解决难点充分体验音乐表演的魅力拓展1.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这首《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
久。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2、展示各种版本,各种场合的《茉莉花》包括:奥运开幕首唱、宋祖英维也纳开场、歌剧《图兰朵》等)了解《茉莉花》的由来。感受音乐在不同场合下的魅力。扩展学生
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小结小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升华感情。谈本节课的启示。升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