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南好》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苏少版】.doc,共(5)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4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单元曲坛音韵第一课时江南好教学内容:1.欣赏并演唱民乐合奏《江南好》。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演唱《江南好》,在体验苏州弹词的基础上,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韵味。2.
聆听苏州弹词《忆江南》,感受江南秀美的意境和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体验其语言、曲调和风格特点。3.初步了解我国曲艺音乐的知识,聆听分辨其表演形式和流行地区。教学重点: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教学难点:解决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波
音、倚音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说说对江南的了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说说看„„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先欣赏一段视频。师: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通过这段短片,你对江南有什么样的印象?(江南水乡)2.了解江
南师:我们来看一下地图,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
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二、学习歌曲《江南好》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再次感受乐曲给我们描绘的秀丽景色吧。1.初听《江南好》,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和大家分享。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
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乐曲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人民的淳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师:听完这首歌曲
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2.复听《江南好》,解决曲中的难点师: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波音、倚音你会唱吗?跟着老师唱唱看,边唱边注意体会歌曲的韵味。①附点音符:解决歌曲中出现的6处附点,讲解完请学生逐句学唱。②波音:解决曲中出现的2处波音记号
,让学生分清上、下波音,并学会上、下波音的唱法。③倚音:解决曲中出现的4处倚音,让学生体会倚音演唱时的技巧与特点。3.三听《江南好》,视唱歌曲的曲谱,加入装饰音。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问题,目标是能跟着伴奏演唱歌曲。4.全班
有感情的跟伴奏演唱歌曲《江南好》。5.检验小组学习情况,以组为单位,在全班面前汇报演唱。三、聆听苏州弹词《忆江南》1.了解苏州评弹师:《江南好》这首歌曲采用苏州评弹素材创作而成,你对苏州评弹了解吗?师: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
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苏州弹词通过说、噱、弹、唱交代故事情节,抒发人物感情。曲调优美流畅,富有江南地方特色。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有单人、双人和多人等表演形式。用以吴语为中心的方言演唱,并吸收吴地民歌的曲调,具有轻歌慢捻、秀丽委婉的风格。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腔基本为上下句变化
反复结构,表演灵活简便。苏州评弹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欣赏聆听苏州评弹《忆江南》师:《忆江南》是评弹音画《唐宋古韵忆江南》的开篇,曾获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金奖。该曲以优美典雅的声腔韵味,演绎了唐代诗
人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的深邃内涵,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秀丽的风情画卷。四、知识拓展1.了解曲艺音乐师:曲艺音乐泛指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曲艺音乐大致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鼓词的演唱者边敲鼓边演唱,伴奏主要有三弦、四胡等,
主要流传于北方,如京韵大鼓、梨花大鼓等。弹词的演唱者边弹小三弦、琵琶边演唱,多流传在我国南方,如苏州弹词、长沙弹词等。道情的演唱者边敲渔鼓、简板边演唱,如陕北道情、湖南渔鼓等。牌子曲的唱腔为不同曲牌连缀而
成,伴奏乐器以三弦或琵琶为主,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琴书类则以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如山东琴书、北京琴书等。说唱音乐的特点除了说、噱、弹、唱结合外,还强调字音、语调与曲调的紧密结合,个别曲种还稍带形体表演。2.欣赏《曲
艺联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曲艺音乐的特点3.江南有关的艺术作品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吗?4.白居易的另一首《忆江南》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江南忆最忆是
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师:请同学们用《江南好》的曲调来演唱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有感情的表现歌曲的韵味。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
够更多地感受江南。(学生随乐曲《江南好》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