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紫竹调(江南丝竹)》教学设计3-七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苏少版】.docx,共(4)页,103.69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3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南丝竹》教案教学材料: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丝竹江南》第三课时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其音乐的审美能力,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基本理念,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并引导学
生对音乐的情感内涵有一个整体把握。教学方法:按照我对教材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并通过创设的
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音乐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
,并通过歌唱、交流、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紫竹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
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以上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一些音乐现象。内容分析:《紫竹调》原是一首具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曲调清新明快,节奏流畅活泼,情绪乐观亲切,具
有浓郁的吴地风格。江浙地方戏常用它作穿插的小调,在沪剧中,该曲还成为沪剧常用的一个唱腔。这首乐曲就是由沪剧曲调改编、发展而成的江南丝竹代表曲目。几个声部多为主旋律的变奏,主要采用了“加花”、“减花”等手法和支声式的多声部织体。全曲为羽调式,配器和艺术效果也显现出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特征,较
好地发挥了江南丝竹的特长。教学重点:聆听《紫竹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教学难点:江南丝竹相关知识的探究。教学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欣赏几幅图片(江南古镇)看看是什么样
的地方?有何共通处?图中可看出特点是水多桥多,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很有江南水乡特点,看看这些画面,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美丽的水乡中。2、江南水乡,不但水美歌美,它还孕育出一种我国的传统乐种,被称为“中国式的室内乐”——江南丝竹。【设计意图】:老师用优美
的语言文字,加上相应吻合的图片,慢慢培养学生对江南丝竹的影响。二、新课学习:1、一同欣赏一首江南丝竹乐《紫竹调》,聆听思考:①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曲调清新明快,节奏流畅活泼)②听出哪些主奏乐器(二胡、琵琶、竹笛)【设计意
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永远离不开聆听,让学生在问题中听,在思考中听,反复的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慢慢领会音乐,真正地理解音乐。2、简介江南丝竹三件主奏乐器是民族管弦乐中拉弦、弹拨和吹管的代表乐器,其中二胡和琵琶都有丝弦,即为丝乐,竹笛是竹制,所以它们属于“丝弦乐”。江南丝
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一代。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风格轻快活泼、细腻雅致,演奏规模较小,通常用“小、细、轻、雅”四字将其概括。3、学唱主题旋律聆听音乐片段,用“啊”哼唱主题旋律,随琴学唱。4、聆听思考听赏全曲思考:①主题旋律出现几次?②听辨乐器演
奏的顺序。(乐队合奏—竹笛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合奏)5、再次聆听,模仿演奏分三组模仿三件主奏乐器演奏,乐队合奏处一同用“啊”哼唱的同时思考每遍演奏的旋律是否完全相同。6、处理歌曲难点:师用琵琶演奏两段旋律,让学生对比不同之处,从中介绍旋律的加花。加花是围绕母曲的骨干音你,增添几个相邻的音
以装饰和丰富旋律。7、作品简介《紫竹调》原是一首具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曲调清新明快,节奏流畅活泼,情绪乐观亲切,具有浓郁的吴地风格。江浙地方戏常用它作穿插的小调,在沪剧中,该曲还成为沪剧常用的一个唱腔。这首乐曲就是由沪剧曲调改编、发展而成的江南丝
竹代表曲目。几个声部多为主旋律的变奏,主要采用了“加花”、“减花”等手法和支声式的多声部织体。全曲为羽调式,配器和艺术效果也显现出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特征,较好地发挥了江南丝竹的特长。8、江南丝竹概念小:乐队编制和乐曲结构是小型的。细: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轻:音乐情趣侧重于轻快典雅
。雅: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三、拓展:了解八大名曲四、总结:本节课中,我们知道了江南丝竹的定义,了解了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小、细、轻、雅,也欣赏了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