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推磨(锡剧)》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苏少版】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84.500 KB
  • 2022-1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双推磨(锡剧)》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双推磨(锡剧)》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双推磨(锡剧)》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苏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双推磨(锡剧)》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苏少版】.doc,共(7)页,8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3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梨园漫步》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我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本单元《梨园漫步》,要在短短几课时内达到让学生对我国的戏曲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唱一些戏曲唱段,培养热爱戏曲艺术的情感的目的,实属不易。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俗话说:“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面对现在的学生普遍对戏曲不感兴趣的现状,能否成功激起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任务,就落在了这关键的第一课时。因此,如何设计好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显得相当有挑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看、听,因为只有学生听懂,看懂戏曲

了,才能顺利地学习演唱和表演戏曲,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听,喜欢看。所以我安排的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让学生在聆听戏曲唱段,欣赏戏曲表演的过程中,生动的了解戏曲表演中的一些常识。并在适当时机,鼓励学生模仿表演。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一个激励性的课堂评价机制,即把学生的课

堂表现纳入期末考核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学生在“视、听、学、演”的全方位学习中了解到:原来戏曲音乐是美妙的!戏曲表演是生动有趣的!戏曲艺术是博大精深的!从而培养他们热爱戏曲,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学情分析:由于时代的原因,现

在的学生普遍对戏曲艺术的接触和了解太少,兴趣也不高,这就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学策略: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取问题竞答的模式,营造一种“比赛”的氛围,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踊跃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针对难点问题,为了鼓励

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采取“不论答的对还是错,发言即加分”的政策,促使学生敢想,敢说,实现全体师生共同交流探讨的目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戏曲的模仿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竞答和欣赏戏曲演唱表演,初步了解我国戏曲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戏曲

剧种及流行地,京剧的唱腔、起源、行当、艺术特征等。2.通过欣赏豫剧、黄梅戏、锡剧唱段,能说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和审美偏好,,尝试分辨豫剧、黄梅戏、锡剧唱腔的不同风格,3.通过模仿表演,培养学习戏曲的兴趣及表现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戏曲及京剧表演的理论知识。教学难点:

尝试分辨豫剧、黄梅戏、锡剧唱腔的不同风格。[教学过程]板块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学生活动串设计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一、由“梨园”导入本课二、宣布游戏规则——问题抢答三、由学生熟悉的三个基本问题引入(课前播放京剧音乐《夜深沉》,营造戏曲艺术氛围)(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漫

步梨园,领略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教师介绍“梨园”一词的由来。相传:我国唐朝时期,唐玄宗不仅爱好、大力提倡音乐,本人还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家。他能作曲、擅奏乐,并且挑选了三百乐工、数百宫女,在听政之暇,亲自在宫中的梨园进行专门训练。这些艺人被称为

“皇帝梨园子弟”,“梨园”这个名字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后来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戏曲艺术和艺人的代名词。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二).宣布本节课的游戏规则;规则如下:本课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对所提问题进行抢答,答对者所在组加分,最后评出优

胜组。(设计理念:1、以问题为贯穿本课的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2、营造比赛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全面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聆听四、对比欣赏豫剧、黄梅戏、锡剧唱段。五、欣赏京剧的唱腔,了解京

剧的相关常识(三).由学生熟悉的三个基本问题引入:1、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剧种是什么?2.影响较大的地方戏有哪些?3.江苏有哪些地方戏?教师总结:中国的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

曲百花苑。(设计理念:从学生最熟悉的问题入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戏曲并不是很陌生的,从而顺利导入下面的学习)(四).进入戏曲园1.对比欣赏豫剧、黄梅戏、锡剧唱段。提问:(1)、它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2)、这三个剧种唱腔有何不同风格?(3)、你喜欢听那种戏曲唱腔,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总结:豫剧:豪迈刚劲,节奏感强黄梅戏:婉转流畅、抒情优美锡剧:活泼明快、柔婉细腻(设计理念:豫剧和黄梅戏是两种影响力较大的地方剧种,而锡剧是常州本土的地方戏,从这三个剧种入手,让学生了解地

方戏所具有的地方特色。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听的戏曲唱腔,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欣赏体验,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五).走近京剧1、欣赏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提问:京剧的唱腔有何风格?教师总结

:刚劲豪迈,活泼明快2、再听一个唱段《休流泪,莫悲伤》。提问:京剧的唱腔全都是这种风格吗?回答问题对比欣赏回答问题欣赏回答欣赏回答教师总结:京剧唱腔主要有两大系统——“西皮”和“二黄”。介绍西皮和二黄的不同风格。3、欣赏京剧表演片段。提问:京剧

演员除了唱以外,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教师总结:“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大基本功。4、提问: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欣赏京剧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提问:唱段中全是北京方言吗?教师讲解京剧的起源。由于徽调和汉调的结合,导致京剧里面也运用了部分湖北方言。(设计理念:由演唱方言入手,能引

导学生对京剧的起源产生兴趣,从而对京剧的起源印象更深刻。)5、看照片,提问:这是哪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师:梅兰芳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之一。提问:(1)“旦”是什么角色?(2)京剧有哪四大行当?(3)看图片,辨一辨人物

所属行当。教师讲解:四大行当及其分类。(设计理念:梅兰芳是学生都知道的戏曲名家,由学生都熟悉人物入手,能顺利的引导学生对四大行当的学习。)6、欣赏:京剧《拾玉镯》片段提问:京剧的动作表演有何特色?(提示:从演员的手势、眼神、身段、步伐来观察)教师总结:京剧讲究五法:手眼身法步提问:谁来模仿一下兰花

指和小碎步?(只欣赏回答回答欣赏回答回答回答欣赏回答要上台表演的就有五分的加分)教师示范表演,再让学生上台表演。(设计理念:在了解京剧“四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京剧的“五法”,能让学生体验到京剧表演的艺术性。让学生尝试

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切身感受京剧表演的魅力)(六)、梨园寄语: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一名戏曲演员很不容易,“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手眼身法步”惟妙惟肖,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

祖国的传统艺术瑰宝继承和发扬下去!模仿表演教学阶段时间分配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归纳小节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