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忆江南(苏州评弹)》PPT课件1-八年级下册音乐【苏少版】.ppt,共(16)页,79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2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曲坛音韵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传统美食狗不理包着。这狗不理包着,它究竟好在哪那?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褶儿,就像一朵花。这是形容包着,你可不能乱用它。说那个姑娘长的美,就像一朵花。你可千万不能说那个姑娘,长得像包着。曲艺音乐曲
艺音乐泛指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鼓词的演唱者边敲鼓边演唱,伴奏主要有三弦、四胡等,主要流传于北方。弹词的演唱者边弹小三弦、琵琶边演唱,多流传在我国南方。道情的演唱者边敲渔鼓、简板边演唱。牌子曲的唱
腔为不同曲牌连缀而成,伴奏乐器以三弦或琵琶为主。琴书类则以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说唱音乐的特点除了说、噱、弹、唱结合外,还强调字音、语调与曲调的紧密结合,个别曲种还稍带形体表演。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
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苏州弹词通过说、噱、弹、唱交代故事情节,抒发人物感情。曲调优美流畅,富有江南地方特色。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有单人、双人和多人等表演形式。用以吴语为中心的方言演唱,并吸收吴地民歌的曲调,具有轻歌慢捻、秀丽委
婉的风格。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腔基本为上下句变化反复结构,表演灵活简便。苏州评弹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
,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苏州弹词通过说、噱、弹、唱交代故事情节,抒发人物感情。曲调优美流畅,富有江南地方特色。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有单人、双人和多人等表演形式。用以吴语为中心的方言演唱,并吸收吴地民歌的曲调,具有轻歌慢捻、秀丽委婉的风格。唱
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腔基本为上下句变化反复结构,表演灵活简便。苏州评弹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弹词开篇“开篇”是在弹词正书演唱前加唱的歌曲化小段,内容与正书没有关系,只起定场作用,现已发展成独立的演唱
形式。苏州评弹的开篇优雅委婉,代表作有《宫苑》《杜十娘》和新编创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新木兰辞》等。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京韵大鼓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形成
于清末,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因演员演唱时兼打檀板和皮鼓,且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其音乐柔婉细腻、清新流利,唱腔与伴奏融为一体,是鼓词类的典型曲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京、津地区,唱腔属板腔体,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为主。京韵
大鼓名家有刘宝全、骆玉笙等。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在曲艺界德高望重,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她的演唱音域宽广、音质浓郁、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具有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京韵泰斗”。代表作有《剑阁闻铃》《丑未寅初》等,著有《骆玉笙京韵大鼓集》。1985年
为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伴唱。骆玉笙(1914—2002)跟录音学唱《忆江南》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比较苏州弹词与京韵大鼓有何不同。曲名流行地区方言曲调伴奏风格忆江南重整河山待后生苏州及江、浙、沪一带以吴语为中心的方言演唱优美流畅
小三弦琵琶轻歌慢捻、秀丽委婉京、津地区北京方言演唱清新流利三弦四胡字正腔圆刚劲洒脱A东北二人转B京韵大鼓C苏州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