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雨花石》教学设计4-八年级下册音乐【苏少版】.docx,共(2)页,16.1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2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明雨花一、教学目标:1.回顾历史,在先烈墓前捧起雨花石,理解那是挚爱和忠诚的凝结,更加深爱祖国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2.能深情而流畅的背唱歌曲《雨花石》、感受旋律中的高低起伏,怎样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3.设计歌曲的力度表现。二、教学内容:
1.歌曲《雨花石》;2.歌曲的力度表现及竖笛演奏;三、重点与难点:1.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能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指导学生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2.掌握《雨花石》的旋律特点和高潮,并设计出力度表现歌曲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音乐《雨花石》;《东方红》第二章《
星火燎原》中《就义歌》场景,引出本课主题——缅怀先烈,赞美英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2.教师介绍:认识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欣赏童声合唱《蝴蝶飞呀飞》);3.说一说:雨花台的传说;4.聆听《雨花石》,了解雨花台—革命烈
士的故事(视频);5.朗读歌词,情感铺垫;6.聆听演唱:想一想:(1)歌曲的高潮在哪里?(第17小节开始)音区是高还是低?(较高)起伏大还是小?(较大)(2)有局部重复和对比的部分吗?(有。第1、2两小节;高潮部分
两个乐句的对比)7.练唱演唱《雨花石》,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思考:(1)想想倚音有何作用?(细化情感,丰富乐曲的表现力)(2)演唱时应怎样处理全曲的力度?(“我是······”为mp;第一次“我愿···
···mf”为;第二次“我愿······”为f;)8.谈一谈:歌曲刻画了什么感情?有没有深层次的意义?9.有感情地背唱歌曲;10.教师评价;11.尝试竖笛演奏《雨花石》,注意节奏的准确;12.分角色演奏歌曲,学
生自评;13.介绍乐坛英烈:麦新—用“音乐”作为斗争的武器并发挥了音乐对时代前进的推动作用;14.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所在。在现代美育所提倡的“融合式教学”中,教师需做学生音乐审美的领路人。
本课歌曲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淳朴而高尚的心愿,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学生,需要通过这样的课堂感知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器乐的演奏既是旋律的巩固又是技能的巩固,要求学生不放弃每一次尝试、投入每一次挑战、重视每一次合作,坚持细节我们的教学才有意义,师生在课堂中就都会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