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踏浪》教学设计5-八年级下册音乐【苏少版】.doc,共(6)页,8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2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踏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大课题是《海滨音诗》,内容选材都与“海”有关的声乐和器乐曲。教学着重是让学生表现大海的声乐、器乐作品,借助音乐要素的分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了解铜管乐队的乐器及组曲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单元安排三课时
来完成,第一课时:《表现与实践》;第二课时:《感受与欣赏》;第三课时:《活动与创造》。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课题为演唱《踏浪》。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尝试用柔和、甜美的歌声,优美、自然的造型来表现大海,展现和谐之美,传递喜
悦之情,演绎美丽情景。【教学目标】1、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多渠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声音美、节奏美、和声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运用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合作、表演、创造能力。3、理解合唱与齐唱的概念,并能用教材上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4、能用流畅、和谐、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教学重点】以情感启发贯穿教学,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表现歌曲。【教学难点】二
声部的合唱训练。【教学用具】PPT课件、吉他、电子琴。【教学方法】欣赏法、听唱法、模仿法、体验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课前教师播放黑鸭子演唱组合演唱的《踏浪》,创设情境。2、师生问好!2二、导入新课1、节奏练习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踏着春
天脚步,走进了我的音乐课堂。音乐是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希望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音乐活动中来,只有你积极的参与,我们的歌声才会更加优美;只有你的愉快的合作,我们才会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只有你真情的演绎,我们音乐课才会绽放更多的精彩
!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做游戏„„(1)选用书上提供的声势节奏组织学生训练。4/4XXXXXX||(2)在声势训练中加入低声部旋律,用“la”着声势演唱。(3)反复训练到音准稳定。设计意图:根据《心理学》无意注意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运用德国奥尔
夫音乐教学思想和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无意的进行节奏和低声部旋律的训练,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低声部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表现真的很棒,很快就能够拍出准确的节奏,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你
们去一个地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意境)师:同学们描绘的景色很美,我想你们的心情肯定也如景色一样美好。作曲家庄奴已经把这美的地方用音乐描绘出来了,让我们怀着这份美丽的心情飞到美丽的台湾宝岛的海边去吧!听一听这首优美、轻松的台湾校园民谣《踏浪》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是一节课
的开篇,这一环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由于《踏浪》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充满着生活情趣,因3此,导入选择图片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情境,通过这一主题贴切的画面情景,学生就会很快进入音乐意境。三、新课教学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由庄奴作词,古月作曲的台湾校园民谣,什么是校
园民谣呢?请同学们看书上13页的注释,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校园民谣。2、教师吉他弹唱。3、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谱,前面两行只有一个声部,后面一行衬词部分是高低两个声部,所以这首歌曲应该是齐唱(独唱
)加合唱的演唱形式。4、跟着电子琴节奏和声势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电子琴开80的速度)5、加入开头的声势让学生有感情的读出歌曲的情感。6、学唱歌曲前面的部分。(1)分组视唱旋律:一组做声势,一组随教师琴声视唱旋律。(2)小组交换练习,相互评价。(3)分组试唱歌词
:一组做试唱歌词(轻声),一组随教师琴声视唱旋律。(4)教师伴奏,集体演唱。5、分声部训练合唱部分。(1)教师分别弹奏:“6.、3”“1、6”音程(先旋律音程、后和声音程)让学生听,用柯达伊手势让学生视唱,提示学生视听音响效果。(2)复习巩固低声部。(3)教师弹唱高声部,学生演
唱低声部。(4)学生随琴声唱高声部的歌词。(5)放音频合唱部分,让学生聆听,对比找出我们声音的问题。(6)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合唱音色特点。(统一、和谐)4(7)放音频合唱部分,分组让学生唱各自的声部。【演唱提示】(1)歌唱
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声音。(2)恰当的速度、音色,富有表情地表现歌曲。(3)每个人要有团队合作意识,注意聆听,时时控制自己的音量、音高、音色。5、分组交叉学唱,强调歌唱方法和状态。师:同学们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很快
,多数同学基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演唱,如果你们在把演唱的表情调整一下,相信你们的音色更好听,表情更好看。6、教师弹伴奏,学生跟琴演唱。7、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地方。8、提出要求,完整演唱全曲。设计意图:音乐教学重在于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认真去聆听,在这
个环节的设计中。1、通过组织学生理解唱歌的方法、观察老师范唱的状态,从视觉和听觉来认识歌唱方法,并能够运用;2、根据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字词是节奏的基石。在朗读歌词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用歌曲的节奏把歌词朗诵出来,初步体验音乐的节奏美和歌词美,为后面将要唱准音乐的旋律做了扎实的铺垫
。四、歌曲情感处理师:同学们:音乐靠声音来传递情感、描绘美好。在台湾,好多地方都是依山傍海,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衬托着辽阔的大海,山水间透着无法言喻的美。我们今天的这首《踏浪》歌曲就是要表达这样的美景,
让人们听到歌声后都想迫不及待的飞到台湾去感受海风的轻柔、聆听浪花的欢唱„„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的意境表达出来呢?我们一起来想办法„„.1、歌唱状态:规范演唱、用情带声、以声传情。2、声音状态: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和谐统一。5师:非常好!按照你们想的办法
,老师伴奏、你们把声势加进来,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中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歌唱方法和歌唱技能,用“情”歌唱,用“声”传情。所以在教学中,我狠抓发声方法和发声状态,严格控制学生高声大吼,如果学生大声吼叫不仅没有达到美
的声音艺术,反而会破坏学生的身体健康。五、收集校园民谣师: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得很认真,了解了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合唱;懂得了在演唱歌曲时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歌曲,用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校园歌
曲,比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等,希望同学们下去之后做一个生活中音乐的有心人,收集一些校园歌曲。设计意图:课堂上的这点知识只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文化,我让学生在课后去收集这
方面的歌曲,使他们了解更多相关文化。同时对今天的教学目标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又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六、总结下课师:同学们:愉快的45分钟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虽然时间短,但是我们效能高。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
学习中,用这样的兴趣去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去演唱,大家声音一定会演唱得更加美妙,生活也一定会演绎的更加精彩!同学们:再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在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肯定,通过这6个环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音乐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有为。板书设计:(主板书)(次板书)踏
浪速度力度齐唱+合唱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明白学习任务,强调音乐知识的重点,易于学生掌握牢记。后附:教学流程开始播放音乐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声势,学习低声部游戏激趣学唱新歌朗诵歌词介绍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