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嘎达梅林》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音乐【苏少版】.doc,共(2)页,9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0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内容: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情曲》二部合唱《嘎达梅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对比欣赏马头琴独奏和男中音独唱的《嘎达梅林》,感受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和韵味,体会同一作品用不同音色带来的不同感触。2)能用深沉有力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嘎达梅林》,
并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媒介,采用对比欣赏、合唱体验、感受评析等多种方式,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特点,能用深沉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激发对蒙古族民歌的喜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唱,让学生熟悉我国蒙古族的音
乐文化,增进民族意识,感受蒙古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嘎达梅林》,能基本掌握二声部合唱,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解决方法:通过读谱认知、音准节奏的具体指导与练习掌握歌曲教学难点:掌握附点节奏及声音的连贯,二声部的准确与和谐。解决方法:通过范唱、实践演练、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等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设计说明:以铺垫新课教学为主,采用激趣导入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1、学生说说
描写草原的诗句,师随音乐展示舞蹈。2、教师提问舞蹈属于哪个民族,学生讨论并回答。3、引出主题——草原情曲二、对比欣赏,激发情感设计说明:通过对比欣赏马头琴独奏和男中音独唱的《嘎达梅林》,让学生了解马头琴的音色特点,并总结出两首作品的异同之处。对比欣赏马头琴独奏和男
中音独唱的《嘎达梅林》,说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嘎达梅林》相同点不同点音色特点主旋律相同马头琴独奏低沉委婉男中音独唱浑厚柔和三、实践演练、体验情感设计说明:以共同探究、实践演练为主要手段,实现有效双基教学,循序推进合唱教学,引导学生在学的过
程中由浅入深地体验作品的风格特点与表达情感。1、说说嘎达梅林的故事。22、仔细聆听全曲。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二部合唱)3、学唱高声部简谱1)歌曲的节拍是什么?强弱规律是怎样
的?(4/4拍,强弱次强弱)2)跟琴用“Lu”哼唱,初步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觉。3)轻声演唱高声部旋律,用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并解决附点节奏。附点节奏:①X.X②X.X③X.XX4)讲解歌曲调式五声羽调式:6.123565)学唱高声部简谱,画一画旋律线,说出旋律特点。(跌宕起伏)6)解读歌词
,讲解比兴手法的运用。7)填词演唱高声部第一段歌词。4、学唱低声部。1)边画旋律线边唱旋律,说出旋律线特点。(相对平稳)2)填词演唱第一段歌词,注意细节的处理。5、双声部的配合(合唱第一段和第三段)1)分声部演唱歌曲,强化各自声部对音准的
把握。2)找出两声部同音的地方,练习、解决若干二部演唱中的难点。3)用深沉有力的声音进行二声部合唱,把握音准和声部的和谐。4)合唱第三段歌词,唱好结束句。6、深化、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从气息、吐字、声音状态等各个方面结合速度、力度、旋律、音程等进行分析、
探究与练习,在演唱实践中进一步领悟作品的英雄气质。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设计说明:通过欣赏、比较其他艺术形式,再次从音乐文化出发,进一步拓展学生审美视野。1、讨论:还能用什么表现形式来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和赞
颂。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片段,感受管弦乐的恢弘气势,进一步升华对英雄的情感。3、再次合唱歌曲《嘎达梅林》。五、课堂小结(设计说明:总结阶段,延伸学习空间、提升学习效果、预习相关内容。)1、布置课后作业。2、小结下课,师生互别。板书设计;(见课件、
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