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共(5)页,505.32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0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2.能力目标:(1)尝试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感悟探究活动中体现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难点:1.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描述食物在口腔内的主要变化。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探究问题】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呢?2【活动目标】⒈设计并实施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案;⒉理解食物消化的含义。【活动准备】淀粉液、碘液、清水、烧杯、滴管、试管等。【探究流程】针对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什
么条件有关?这个问题,自己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一)提出问题:唾液对淀粉的有消化作用吗?(二)作出假设:唾液对淀粉的具有消化作用。(三)设计实验方案:(四)实施实验方案3设计方案时注意的问题:1.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设置几组实验?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处理条件有什么差异?3.为什么收集唾液之前最好先用清水漱口?4.如何判断食物中淀粉是否发生变化?(1)为了测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你的实验分为______组。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液量应该_______,给予的适宜温度应该是____
______。(2)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或唾液.注意:使试管内温度维持在37℃左右,如何保证温度恒定?代替水浴加热的方法?4(3)淀粉液经过上述处理检测淀粉的变化,具体措施是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淀粉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
___,观察____________的变化。5.总结实验步骤6.设计一张简明的表格,既能展示实验方案又能记录实验数据。(五)分析实验并记录5现象材料淀粉检验(滴加碘液)结论实验前预期结果实验后实验组淀粉液
+唾液对照组()+()(六)得出结论:⑴现象分析:淀粉发生了变化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⑵得出结论:淀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七)交流反思⑴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⑵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八)问问自己1.今天我收获了什么?2.今天我有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