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共(9)页,27.83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6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1课时《春江花月夜》一、课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二、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首重要的欣赏曲目。《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描绘了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
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岸边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致,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按照音乐标题的理解,乐曲内容可能描绘夕阳西下时,江面船上演奏箫鼓的情景。该曲又名《浔阳琵琶》、《
浔阳夜月》等。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的明珠。《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全
曲一般分为十段,每个小标题中都有新的因素出现,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3615653|2321231|2-)听起来十分和谐,好象在赞叹每一幅画面的美妙之处,在民族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
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音乐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江花月夜》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同样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我国中央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在西德演奏时,当地报刊评论道:“台下听众静极了,大厅仿佛空无一人,瞬间的寂静,随之而起的是暴风雨般的掌声。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1979年8月在英国布伦东音乐节上演奏这个作品时,征服了西方观众,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一流的室内乐团相媲美。”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又把这个作带到了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代表着中国的国乐在国际乐坛上享
有崇高的声誉。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该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品。2.《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形象是鲜明的
。让学生感受它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传统,悠久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
的意义。四、教学重点:1、《春江花月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通过赏析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使该作品成为学生十分熟悉的作品。2、学唱主题旋律,能够背唱。3、使学生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特点:“换头合尾”。五、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深远的意境。
六、课时安排:45分钟七、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音响八、教法设计:音乐是听觉艺术,依靠想象和联想来感受音乐,需要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要时刻使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分别可以采用讲授、提问、讨论、阅读、启发等方法。九、教学步骤:1、组织课堂:进行礼式(在音乐声中师生相互问候)2、
复习:请同学们听两段旋律,辨别两段旋律的曲名与使用乐器:《流水》—古琴、《梅花三弄》—编钟。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对古代音乐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为了更深刻的感受这一点,今天我们一起赏析象一幅幅山水画
卷一样的《春江花月夜》(板书)。4、新课:(1)请同学们在标题中找出关键词?(夜晚、春天、江水、月亮、花影)(2)《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描绘了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
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岸边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致,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3)《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按照音乐标题的理解,乐曲内容可能描绘夕阳西下时,江面船上演奏箫鼓的情景。该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在二
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4)《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全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
有诗意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是: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台;五、水深云际;六、渔歌唱晚;七、洄澜拍岸;八、桡名远濑;九、欸乃归舟;十、尾声。(5)分段赏析:乐曲第一段具有引子的性质,琵琶由慢而快的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而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则犹如远处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
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的那样细腻。主题旋律曲调优美如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是那样协调一致又富于典雅的色彩。乐曲的第二段形象的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一幅明月松间照的秀丽画卷,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
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乐曲的第四段描绘了簇簇艳丽的鲜花倒影在水面微风吹拂,层叠恍惚相映生辉。请同学们听以上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这三个段落有何相似之处?——“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结构叫“换头合
尾”。《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的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显示出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乐曲的第五段《水深云际》,前半部分曲调醇厚、深沉优美,不禁使人联想到江面上浊浪推拥、连绵起伏的景象,后半部分转入壮阔,宽广富有动态的格调,好象水
鸟在云端鸣叫、飞翔,一会儿在浪花中嬉戏,一会儿在高空翱翔,自由自在,富于生气。第六段《渔歌唱晚》是一段非常富有特色的音乐,乐曲中半拍休止的运用,使音乐显得风趣、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渔翁驾舟在归途中,悠然自得
的歌唱着,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琵琶的领奏好象渔夫一边摇橹一边唱歌,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泼的气氛。第七段《洄澜拍岸》生动的描绘了春江微波荡漾,冲击江岸,浪花飞溅迂回的情景。乐曲第九段《欸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音乐在力度上由pp到f;在速度上由慢而快;在节奏
上强弱分明;乐器由少而多,逐一加入,使乐曲旋律紧凑有力,激动人心。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一叶小舟从远而近渐渐的划来,不断传来归舟橹桨击水的声音,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陡然而止,
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于迷人的诗情画意中,只有最后轻轻的一声锣音,把人们从沉醉中唤醒,才感到音乐的结束。(6)学唱主题旋律。(7)欣赏全曲:注意引导学生按大标题及小标题
提示的内容感受音乐,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通过换头合尾的表现手法,注意音乐主题及其变化,感受乐曲内容、意境。5、教学小结: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了我国的优秀音乐文化,这首《春江花月夜
》以它特有的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使我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美。十、课后小结:本节内容要首先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深入浅出的讲解,感受,体味音乐。在分段赏析与欣赏全曲之间要进一步激发乐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进而完成教学任务。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1课时中国
民族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2课时〔课题〕: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及八音乐器的分类法。2、欣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课型〕:欣赏课〔年级〕:七年级下册〔课时〕: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教材分
析〕: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一课时。中国古代乐器因材料不同,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而把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
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知识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不同音色,帮助学生把握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2.教学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在聆听、演奏实践中,亲身参与,从而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面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
1、认识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2、欣赏分析《二泉映月》及了解作者:华彦钧。〔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探究乐曲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
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现、”等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2师:同学们,三字经你们还会背吗?(生:会)那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
老师说上句,同学们来接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多。生:行„„师:人之初,性本善。生:性相近,习相远。师:养不教,父之过。生:教不严,师之惰师:匏土革,木石金生:自由回答(不会)师: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都忘记了,没关系,老师来告诉大家:匏土革,木石金,下一句是:丝与竹,乃八音。今天
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八音”二、了解“八音”(一)了解什么叫“八音”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八音”?或者说,你是怎么理解“八音”的?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发表一下个人观点。(留时间让学生讨论)生:自由回答„„师: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造型独
特、音乐优美的多种乐器。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课件出示“八音”文字)(二)认识“八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八音”是八大类乐器的材料,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你们谁能
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乐器是用这些材料做成的呢?(课件出示“八音”及材料,供学生参考)金:铜或者青铜石:石头丝:弦竹:竹子匏:葫芦土:陶器革:皮革木:木头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能说出一两件相对乐器。(三)结合图片及音响片段,感受“八音”
3生:按要求听辨“八音”乐器音响效果设计意图:难写过了解“八音”,认识“八音”,感受“八音”三个环节,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乐器的特征及音色特点,体现探究式的学习策略,感受古人的智慧。三、欣赏教学《二泉映月》师:二胡,因其弦为丝制,故属“八音”中的丝类,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
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一)了解乐曲及乐曲作者——华彦均师:在欣赏乐曲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华彦均(1893-1950),人称“瞎子阿炳”,江苏无锡人,自幼随其
父雷尊道士华清和学习各种乐器。华清和死后,他经常同民间吹鼓手交往,并参加他们的吹奏活动。后因道产变卖殆尽,沦为街头流浪艺人,依靠演奏为生。《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
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自学此部分)(二)聆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师:请同学们先来听一遍全曲,感受乐曲带给你怎么
样的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课件播放《二泉映月》全曲,学生带问题欣赏)生:欣赏全曲,思考回答问题„„(三)分段欣赏,作品分析1、出示乐曲引子部分的谱例,学生边听边画出乐句的旋律线。(课件出示曲谱视听)1=G4/40.65643|2—师:同学们,听完这
段引子,你有何感想?你能画出旋律走向吗?生:觉得很凄凉,旋律是由高到低的下行„„(学生分析)师小结: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这首乐曲的引子被称为“叹息音调”,旋律虽然短小,但在情感或风格上为整首乐曲奠定了基调。它采用了下行旋律线,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苦闷与哀叹。师:让我们一起来视唱
这段乐曲,感受作者的“叹息”生:有感情视唱曲谱„„设计意图:分段欣赏,探究乐曲旋律线、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2、出示谱例,学生聆听和分析乐风的主题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乐曲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几次?有何不同?(课件
出示曲谱视听)生:视听主题旋律„„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意见,然后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件出示问题)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提点师小结:同学们,乐曲的主题一共出现了5次,是以变奏的形式出现的。例如:师:变奏是我国民族音乐创作手法之一,在旋律上只是稍加变化,却能表现不同
的情绪。让我们再把主题旋律听一遍,同学们听一听,主旋律的每次变奏,情绪上有何不同?生:再次听赏主旋律并分析每次变奏在情绪上的变化。师小结:乐曲主题通过变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一生坎坷但又坚强不倔的刚毅性格,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主旋律的
同时,分析、体验乐曲,让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能力。3、结束句4、复听全曲,再次感受乐曲。师:刚才我们分段欣赏和分析了乐曲,让我们再一次随着乐曲的旋律,走进作者坎坷的一生„„
四、课堂小结师: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二泉映月》之后,流下了眼泪,评价:这首音乐应该跪着听!《二泉映月》是我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财富,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并能把它们发扬光大。期待同学们下节课精彩的表现。下课。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2课时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及八音乐器的分类法。2、
华彦君——瞎子阿炳3、欣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课后反思:〔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八音”的学习,第二部分是欣赏乐曲《二泉映月》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乐曲的欣赏上。对“八音”学习,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了解“八音”的材质,让学生说出乐器并听辨乐器音色。
对学生来说,这一部分很容易学习。难点在乐曲的欣赏。让学生欣赏什么?怎么欣赏?我的目地是让学生从乐曲中听到作者悲苦凄凉的一生,能了解乐曲是怎么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在速度、力度等方面有何变化。学生能不能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乐曲,感同身受。这也是所有欣赏教学目标吧。所以
,在听赏乐曲前,我让学生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从而能深入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在初听全曲后,我又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了分段听赏,并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分析,更能深刻的感受乐曲。重点放在乐曲的欣赏
上。对“八音”学习,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了解“八音”的材质,让学生说出乐器并听辨乐器音色。对学生来说,这一部分很容易学习。难点在乐曲的欣赏。让学生欣赏什么?怎么欣赏?我的目地是让学生从乐曲中听
到作者悲苦凄凉的一生,能了解乐曲是怎么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在速度、力度等方面有何变化。学生能不能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乐曲,感同身受。这也是所有欣赏教学目标吧。所以,在听赏乐曲前,我让学生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从而能深入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在初听全曲后,我又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了分段听赏,并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分析,更能深刻的感受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