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公开课定稿).pptx,共(15)页,619.163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52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
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
诫自己,来提高勇气: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课前阅读走
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你能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吗?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画出文中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人物:56年
前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美国费城的一个悬崖“我”,5个男孩,父亲事件:复述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启示:(1-5)(6-16)(17-28)(29)游戏玩厌去爬悬崖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走一步再走一步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跳读),画出课文中有关“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分析“我
”的心理变化的过程。“我”遇险时心理变化的过程:局部品味一、犹豫不决满头大汗浑身发抖二、晕眩哭泣三、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1.“遇险”部分2.“脱险”部分父亲是怎样引导我爬下悬崖的?悬崖—→走一步—→再走一步—→崖下“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程:1最初:毫无信心3随后:信心大增2继而:信心萌发4最后
:巨大的成就感我不行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这看起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语言评析文中冒险、脱险部分的一个“哭泣”、一个“抽噎”(16段和28段中)是否一样?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不同: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
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自学指导三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越暗的氛围,烘托了“我”身处绝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的心情,推动了情节发展。自学指导四从这
次事件中作者悟出什么道理。“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惧害怕,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
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主旨研讨畅谈收获•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得到什么启示?作业:多角度阅,思考: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
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2、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里?如果你是杰里会怎么做?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4、“我”体弱,因为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牢记母亲“不能冒险”的
警告,结果,在伙伴的怂恿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爬上悬崖而历险,出现“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的两难境地。怎样看待父母对我们的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