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doc,共(2)页,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7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复习一.[复习目标]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
一些综合性问题。如: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
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3、实验能力: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
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二、[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
、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三、[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课前务必要将课本精读一遍。并且要完成课前复习提纲。四、[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师讲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复习欧姆定律知识,首先我们从引出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开始复习。1、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例1:某同学在研究电流跟电
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表1、表2实验数据。电压U(V)124电流I(A)0.1、0.2、0.4表1电阻R(Ω)51015电流I(A)0.6、0.2表2比较表1数据,可得什么结论?比较表2数据,可得什么结论?例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为达到研究目的,实验必须保持______不变。(2)在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现将阻值为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来进行研究,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总结:在这两个实验中需要大家
注意的是一下几点:1、两个实验都体现了初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就是:控制变量法;2、实验中都要用到滑动变阻器,但是作用不一样,需要大家区别开来,在研究I-U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倍
数变化,在研究I-R的关系实验中它的作用是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3、在利用这个实验结论解题时,一定要记住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是没有关系的。例3、在某电阻两端加4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若要
使通过它的电流为0.6A,应在这个电阻两端加______V的电压。例4、保持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不变,当电阻箱的电阻为10Ω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为0.6A;若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30Ω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为______A。通过上面两个实验综合
考虑可得: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注意:U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为伏(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A);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Ω)(2)单位统一国际单位才能计算。例5、一根导体
,在它两端加3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50mA,当它两端电压增加到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mA,它的电阻为________Ω。(3)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同一时间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同体性,同时性)下面通过两个例题来阐述这两点注意:例6、如图,其
中甲灯电阻是15Ω,s闭合后,电流表读数为0.1A,请计算得出乙灯两端的电压?注意1.在运用I=U/R解题时,公式中的U,I,R必须是同一段导体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值。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同体性"。例6、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此时电路图中
的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小灯泡上的电压值为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50Ω.通过计算能否得到小灯泡的阻值?注意2.公式中的U,I,R还必须是同一时刻的导体的电压,电流,电阻值。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同时性"表1,可得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
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表2,可得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