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doc,共(2)页,2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通过边学边实验,在猜想的基础上用实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探索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和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3.通过边学边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如何测量浮力?2、浮力大小各什么因素有关?二、新课教学一、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有关1、在引导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探究浮力的大
小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演示实验:把铝块用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先称出铝块重(可由学生读值)。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慢慢减小,要求学生分析出:浮力慢慢增大。(具体见课件)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教师演示实验:把铝块用
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先浸没在水中,再浸没在盐水中,请学生比较所受浮力大小。(具体见课件)3、探究浮力大小与跟液体的密度和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
的形状无关。③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通过以上的实验和分析,教师总结并板书:“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二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问题思考:浮力和撩开液体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有什么样的关系?探究实验(见课件)得出结论: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三、应用巩固例题:有一个空心铝球,重4.5牛,体积是0
.5分米3。如果把这个铝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它是上浮还是下沉?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要求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演算,由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针对演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评。要求学生答出:由于铝球全部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球=0.5分米3=0.5×
10-3米3。F浮=G排水=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5×10-3米3=5牛。因为:F浮>G球,所以铝球上浮。铝球在水中上浮,一直到露出水面,当F浮=G球=4.5牛时,铝球静止在水面上。此时铝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铝球
的重。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铝球是研究对象。判断上浮还是下沉以及最后的状态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公式计算求解。小结:应用弹簧秤进行测量:F浮=G-F。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F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规则固体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此式可计算浸在液体中任意行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
说课: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
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