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电流的测量》课后反思-九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2)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0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电流的测量》课后反思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今天我上了《电流的测量》一课,在上本节课时,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以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
点和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目的。下面是我个人对这节课反思。一、教学亮点1.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我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电流的测量》一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
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2.完善课前知识储备,为新知学习做铺垫让学生预习“知识回顾”的三个问题(1)你学过哪些测量仪器?这些测量仪器在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3)什么是短路现象?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为下面新知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3.将抽象
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电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常用到,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品尝电流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然
后展示灯泡在两节节电池做电源和四节电池做电源的电路,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灯泡的亮度,从而分析灯泡的亮度不同的原因是通过灯泡的电流的强弱不同造成的。由
此引出电流的强弱这一物理意义。4.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电流表的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本节课采取学生自学,老师通过投影作对比实验来辅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通过错误的使用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严谨的态度。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完成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实验的专注性来看,学生的兴趣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和谐的
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让孩子真正动了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的不足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探究实验教师放手不够,不舍得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
、发现问题。2.过渡语言不够自然,激励性评价未能及时跟进,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工作还不够3.师友合作学习仍需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淡薄,合作学习中缺少便于操作的、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扎实,个别同学只能囫囵吞枣式的学习。4.学生的实验
能力有待提高。为了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教学中应有计划的改变一些条件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加以改进。总之,我感觉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