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评测练习】-九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3)页,31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0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2、公式: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R——I———说明:(1)欧姆定律中的I、U、R满足同体性,同时性。(2)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满足统一性。科学之旅:欧姆二、欧姆定律的应用:学以
致用: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形应用: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一题多变当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时,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当它两端的电压为0时,通
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电阻又是多少?合作研讨:公式的扩展性归纳总结提升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合作研讨:讨论4课本第60页想想议议新知巧导航①求电流用公式:I=②求电压用公式:U=③求电阻用公式:R=课堂深探究对点及时练1
、对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电阻有关;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
属性,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与电阻无关。2、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第三个。因此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变形为:R=;U=3、有一电阻两端加上5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它的电阻为Ω,若给它加上20
V电压,此时导线电阻为Ω,通过它的电流为A.4、一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求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选做:挑战自我:5.“要想亲人莫牵挂,酒后不要把车驾”.当传感器接触到的
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传的电阻为60Ω.在图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滑动变阻器阻值R0=20Ω.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酒精气体浓度≤0.8mg/mL,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6
、一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为原来的2倍B.电阻为原来的2倍C.电流为原来的1/2D.电阻为原来的1/27、将2Ω和4Ω的电阻串联
后接人电路,已知2Ω电阻通过的电流是0.5A,则4Ω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A.1V、0.5A;B.2V、0.5A;C.2V、1A;D.0.5V、1A。8.一20Ω的电阻,接在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
的量程应为()A.0~0.6A,0~3VB.0~0.6A,0~15VC.0~3A,0~3VD.0~3A,0~15V9、如图所示,R1=4Ω,R2=8Ω,将它们并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如果说经过电阻R2的电流为2A。求流过R1的电流大小。测评分析课后勤练习一、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难易适中,知识点考查较为全面,能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区分度;比如5、联系实际题、选做题;其余的都是基本知识的考察。2.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电学知识在生活中学生是很容易接触到的,所
以大部分试题与生产生活联系都较为密切。3.侧重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大部分题都很简单,能很好的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从测试卷来看,一半左右学生对基本知识的
掌握较好,并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以后还需多关注后进生。2.从测试卷来看,学生在实验题中分析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后还需多加训练。三、对今后教学的规划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科学方法的教学,2.注
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重理解。规范物理用语,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审题要仔细、认真,画图要清楚、规范,卷面书写要条理、整洁等。3.要加强知识与实际情景的联系,在平时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及科技的实际。4.要注
重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做的不好的反复做,并做好实验的总结和评估,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表达、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6.要重视学生作业
的批改和试卷的讲评,要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要让学生的纠错真正落实到位。既培养了学生做题的好习惯,又关注了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