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观评记录】-九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3)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9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观评记录主持人郑老师主任:今天听了王老师的《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节课,下面进行磨课。首先让王老师把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说一下.王老师:本节课按照教学思路:首先复习,通过“如何使小灯泡更亮
?”这一启发性实验对上节课的内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了回顾,达到巩固旧知识和引入新课题的双重目的。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本节课总结得出欧姆定律奠定基础。此环节检测出学生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掌握仍停留在字面上,并未深入理解,在同学们互帮
互助下得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而“在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一学生说出来的结论的错误原因,学生仍很困惑。该环节的出现完全在我意料之外,而这也正好成为本节课一大亮点——带着问题进行后续学习,学生积极性更高,目的性更明确。在后续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一问
题解决,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再不会出现这一错误!然后利用课件给出上节课的实验数据图像,生回顾实验结论。结合数学图像分析物理问题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生结合图像总结出欧姆定律,锻炼学生的分析归
纳能力。第三环节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欧姆生平,总结科学品质,以突出欧姆当研究的背景和欧姆定律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强调科学攻关的艰巨性,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可贵性。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环节设置为每组4号同学发言,
向优秀科学家学习。将这一简单问题留给4号,激发4号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自信心。此环节4号同学表现积极,总结到位,圆满达成了我的目标。第四个环节是物理与生活: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变形公式,自己根据一网学习公式计
算的经验,总结得出公式应用的注意事项。汽车车灯这一例题的计算,巧妙地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第五个环节是在例题的基础上加以练习。本环节要求清晰,自己完成练习后,通过小组互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对2号同学的黑板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既能帮助学生纠错,又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在今后的做题
过程中注意到自己的规范性。在同学们的齐心合力下总结应用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本环节学生分析解决了此前存在的问题“在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一结论的错误原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第六环节通过视频引入酒精测试仪这一生活实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运用物理规律发明生
活用品,解释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也激励学生加强知识的储备和网络的应用,深入研究,造福社会的强烈意识。继续用多媒体展示: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七个环节是总结。以知识树形式总结本节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提高。第八个环节是练习与检测,当堂检测,发现不足。从学生
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同学掌握本节所学,少数同学仍需巩固加强。最后布置作业。结合学生实际布置适当的必做和选做作业,巩固提高。课堂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1、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回答问题不大胆。2、时间安排仍有不合理之处。改进的措施:1、上课前充分估计
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逐步引导,不可操之过急。2、给学生留有充分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或者合作讨论。侯老师发言:《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节课,王倩老师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通过复习引入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实验结论,提
出新问题后由学生去想、去讨论、去得出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
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物理信心和勇气。邹主任发言:王老师这节课非常成功。知识引入方面,层层递进,衔接得当,环环相扣;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出结论。小组讨论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不等不靠,“我参与我快乐”。通过主动参与交流,在尊重同伴意
见的同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需求、角色分工和成果共享等基本过程;在知识应用方面,生活中的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有很多,举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知识。本节课教师仪态大方得体,语言精炼,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课堂教与学的氛
围浓厚,是成功的一节课。略有不足之处:仍有少数同学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应重视后进生的教育;课堂练习检测不深入,希望在后续学习中加强练习巩固,加强结合生活之际,避免纸上谈兵。刘校长发言: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系列思维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利。总体感觉耳目一新,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合作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去探究,动脑去思
考,在讨论和归纳时让学生交流和展示,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互帮互学的完成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有合理的教学定位,王老师把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用精炼、准确、有激情的语言,展示了自身良好
的科学素养,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积极地动手,激烈的讨论,大胆地展示,使自己的学习一步一步深化,师生活动非常融洽。三维目标达成的丰满,总的来说,王老师应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充满激情、言简意赅的语言引导学生向我们诠释了一节生动的探究教学课。主持人郑老师总结:今天对王老师《串联和并联》进行
磨课,各位领导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并提出宝贵意见,帮助王老师迅速成长,相信每位老师也都从中有所收获,在今后教学中会加以应用,希望王老师也对本课进行改进,力求更好。本次磨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