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浮力》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

DOC
  • 阅读 2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77.515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浮力》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浮力》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浮力》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浮力》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docx,共(7)页,77.51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8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的产生原因;②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②经历探究探究液体的浮力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交流合作的实验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浮力的存在,知道什么是浮力。2.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通过飞屋环游记视频,提出思考问题:师:看完视频让同学们

最为惊叹的是哪部分?最让老师惊叹的是主人公卡尔竟然让屋子飞了起来,那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卡尔的屋子飞起来呢?(生:浮力。)师:大家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浮

力。(板书:9.1浮力)(二)新课教学:1、浮力的定义①感受浮力师:同学们能不能举出我们身边有关浮力的例子?(生:船浮在水面上、游泳圈浮在水面上,热气球不会掉下来„„)物理是源于生活的,老师今天也收集了几张有关浮力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下,(ppt播放图片)但是刚刚

我们举例子的时候还有那么多同学没有参与进来,那还这么多同学没有从生活中感受到浮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浮力的存在,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空矿泉水瓶放到装有水的烧杯中,矿泉水瓶是什么状态?(生:浮在水面上)说明

此时的矿泉水瓶有受到水对它的浮力的作用,请同学们把矿泉水瓶往下压,往下压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不是轻易就能压下去的,需要用力向下压。)现在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此时水对该矿泉水瓶的浮力大小,那究竟什么是浮力?②认识浮力实验探究(一):让一乒乓球做自由落体直接掉到地上,让一乒乓球做自由落体之后由

手接住。再拿起乒乓球从高处落到水盆中。师:为什么乒乓球不会往下掉了(生:因为手接住了)那第二次乒乓球又是为什么不会再继续往下掉了,是什么代替手接住了它(生:是水接住了它)那么这时候水对乒乓球向上的这个托力我们就把它叫做浮力。那只有水能对浸在其

中的物体产生浮力么?(生:不是,空气也可以)那怎么证明浸在空气中的物体有受到空气的浮力呢?(生:氢气球能飞上天。)很好,老师今天带来这样一个装置来验证浸在空气中的物体有受到空气的浮力的作用(介绍探究空气浮力装置)实验探究(二):将充足气的排球和套扎

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的钩码,使杠杆平衡。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排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不平衡了。(请学生上讲台参与完成实验)师:气还未放到气球时用手托住排球,杠杆倾斜,挂排球一端上翘;

气放到气球中后,手没有托着排球,杠杆也倾斜,挂排球一端也上翘。那此时是什么代替手托着排球使杠杆上翘了?(生:是空气)那么这时候空气对排球是不是也有一个竖直向上的这个托力?(生:是)水托住了乒乓球,不让乒乓球往下掉。说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空气托住了排球,把排球托起,使原本

平衡的杠杆倾斜。则说明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综上,我们可以得到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师:到此,我们可以得到,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板书:浮力的定义:169P)(PPT

例1随堂练习巩固浮力的方向)实验探究(三):(探究液体的浮力)(1)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浮力,浸没在水中的钩码受浮力作用吗?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2)猜想与假设:有同学认为沉入水中的钩码受浮力,不过很小;也有同学认为钩码没有浮起来,所以不受浮力作用。再一次向学生

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水中的钩码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3)设计实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单独提问学生实验计划,教师点评,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达成共识: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钩码的重力G

;②将钩码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F;③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以小组(同桌)为单位按上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空气中所受重力G∕N浸没水中时示数F拉∕N两者之差(G

-F拉)N(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5)实验分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平衡状态的角度去分析)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钩码在空气中静止不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此时,在空气中静止的钩码受

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②钩码浸没在水中静止不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钩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

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钩码在水中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要受力平衡,因此钩码所受的重力=钩码受到的拉力大小十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由于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板书:浮力大小:(称重法)拉浮FG

F)。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称重法。(PPT例2、例3随堂练习巩固称重法)2、浮力的产生师:浮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分别是什么?(生:施力物是液体和气体,受力物是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师:在液体中的物体包含了漂在液体上没

有完全浸没的漂浮,完全浸没但不沉底的悬浮以及沉在底部三种情况,那处于这三种情况的物体是否都有受到浮力呢?漂浮和悬浮的物体在我们刚才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它们有受到浮力的作用,而沉底的物体呢?比如深埋海底的桥墩会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了浮力的产生了。师:在上一章的学习

中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压强的作用,现我们把一个立方块放入水中,如PPT所示,立方块左边受到水的压强右,立方块右边受到水的压强往左,左右两边压强是否相等?为什么?(生:相等,因为都是在水中密度相同

,且左右深度相同,因此左右两边所受压强相等。)那上表面受压强向下,下表面受压强向上,此时上下表面压强是否相等?(生:不相等。)(引导学生计算上下表面液体压强,从而得到上下表面压力差)因此浮力的产生就是物体在液体中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产生的。(板书:浮力的产生:171P向下向上浮FFF-

)现在能不能解释我们的第三个问题呢?(单独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进行点评总结。PPT例4、例5、例6随堂练习巩固)四、随堂练习:例1、画出下列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示意图例2、一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在

空气中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32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量时,读数是12N。铁块受到浮力是?例3、一质量为5kg的铝块,用弹簧秤吊住它,将其置于酒精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30N。求酒精对铝块的浮力。例4、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物块A、B分别与容器底部和侧壁紧

密接触(即容器壁与物体间无液体),往容器中倒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受浮力B.都不受浮力C.A物块受浮力、B物块不受浮力D.A物块不受浮力、B物块受浮力例5、一座桥墩浸入水中10m,则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为N例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一艘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撞到海底被搁浅而

不能浮起来是因为()A、有浮力,但浮力小于重力ABB、有浮力,且浮力等于重力C、潜水艇底部没有水进入,不能产生浮力D、机器坏了,不产生浮力五、课堂小结:以提问方式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六、作业:练习册117页6、7七、板书设计:9.1

认识浮力1、浮力的定义:169P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大小:(称重法)拉浮FGF2、浮力的产生:171P向下向上浮FFF-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