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质量及其测量》【效果分析】-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2)页,4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7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质量及其测量》学习效果分析一、调查结果视角观察点观察结果准备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课本、笔、直尺②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准备情况好,100%学生做了准备。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课前准备习惯基本养成
倾听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100%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95%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80%的学生能够在倾听时记笔记,15%的学生能够有回应。互动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
提供帮助吗?讨论、分享、解惑能够为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②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每个小组有3人以上全程参与小组活动,对象多个。③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互动习惯养成良好,个别学生需要督促。自主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90%的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间15分钟左右,学困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全程参与,否则需要同组的同学督促。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探究的学生占90%,思考的学生占90%.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
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自主学习有序,积极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表现主动,学困生需督促。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良达成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清楚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测验/成果展示)?有多少人达成?
观点表达、测试和成果展示③这堂课达成了教学目标?效果如何?90%的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二、效果分析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90%的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质量及质量的单位,了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规则,知道不按照规则操作会出现什么问题。76%的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60%具有独立地去探究新知识的能力。92%的学生会使用天平,会正确地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和读数。95%的学生会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会用规范的语言去描述实验结果。2、过程
与方法方面的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生80%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常见物体的质量采用自学和展示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进一步知道质量的大小,从定性到定量
的提升,引入天平的学习。天平的使用规则繁多,学生在操作时容易发生错误,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因此,本节课安排通过实物观察、阅读天平使用说明书与多媒体课件认识天平。天平的使用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用,还要知道不按照要求做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因此在讲述天平测量的注意事项时逐一讲解,说清楚
事情的原因。通过各种活动,将相对抽象枯燥的知识,营造成兴奋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本节课的关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变化,发现学生对实验有着很大的兴趣,尤其测量出物体质量的时候,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质量这个环节,学生进一步感受
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通过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学生能认识到团结协作对于学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