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质量及其测量》【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3)页,3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7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质量及其测量》教材分析一、《质量及其测量》在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质量及其测量”是鲁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质量是后面学习密度、重力、动能、势能等等的基础,用天平测量质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这部分学习内容对后
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测量实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测量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记录数据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二、不同教材版本对《质量及其测量》内容的处理版本人教版章节安排第六章第
一节质量教学内容安排通过比较铁锤和铁钉含有铁的多少认识到物体含有物质有多有少。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质量。了解天平的使用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在使用中思考天平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版本北师大版章节安排第二
章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教学内容安排想一想:一杯水和一桶水哪个所含的水多?一根铁钉和一座钢铁大桥哪个所含的铁少?认识质量,了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明确质量不随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相关链接;千克是怎样规定了解一些物体的近似值议一议:你还见过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天平的构造和天平的使用规则提个醒:使用托盘的注意事项版本鲁科版章节安排第五章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教学内容安排提出问题:橇杠和铁钉、木桌和木凳分别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它含有的这种材料的多少相同吗?认识质量及质
量的单位和换算关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质量。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构造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天平的使用规则观察与实验:练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通过对比发现:三个版本在这节课的安排上还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都是先学习质量的含义和单位,再了解天
平的构造和使用规则,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天平的使用规则里设计了很多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思维含量相比更高。三、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本节内容,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学
科特点、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整合,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认识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了解质量的定义、单位和换算关系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
使用方法。探究质量不随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四、教学资源的取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文本资源、实验室资源、多媒体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文本资源:本节课我在反复阅读《物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八年级物理课本上册》、《教师用书上册》、《伴你
学习新课程》等参考用书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同时针对本节课编写了符合学情的导学案,起到导学诱思、评价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实验室资源:《质量及其测量》一节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测量仪器天平,在练习天平使用的同时探
究质量不随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实验所需要的天平、金属块、橡皮泥、黄油、烧杯,并对器材进行了检查,为学生的顺利实验提供保障。多媒体资源:本节课我主要利用了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在制作的课件中用到了大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以及一段错误称量的小
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五、教学重点、难点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结构,我认为本节教学重点是知道质量的含义和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六、课时安排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议安排两课时,第一节是新授课,主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质量及单位,了解天平的使用规则。第二节是习题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能熟练地掌握天平的使用规则,会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七、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模式进
行授课,同时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观察法、讲授法。学生则可以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天平的使用规则。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