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2)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6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在
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3、学会科学设计实验步骤,尽量减小误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
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三、教学环节及意图【情景引入】牛奶图片引入。师:牛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营养品,那大家能猜一猜牛奶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呢?学:比水大(比水小)师:为了验证你的猜想,我们需要去测量牛奶的密度,利
用手边的器材你能直接测量牛奶的密度吗?学:不能。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去测量牛奶的密度?学:我知道ρ=m/V,我可以去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间接测量密度大小。”(老师板书实验原理“ρ=m/V”(设计意图:用牛奶与水的密度大小对比,引出测量物
体密度的学习目标,体现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老师点拨】学生说出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器材——天平和量筒,首先进行目标一:学习量筒的使用。学生通过观察小组里的量筒,明确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再向量筒中倒一些清水,学生分别感受仰视、俯视和平视看到的读
数是不相同的,而我们是以平视凹液面底部为准。(教学意图:学习量筒的使用的方法,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俯视和仰视对读数的影响。)【合作探究】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具体实验方案及步骤。
”活动一:四人一组,讨论测量液体密度的具体步骤,1min后两名小组成员实际操作展示你们的实验步骤。1min讨论结束,提出展示要求,请刚刚画图的同学及搭档展示操作(为节约时间,不要求具体测量,只需完成主要步骤)并讲解步骤图。展
示要求:(1)一人操作、一人讲解实验步骤(2)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步骤和操作并在展示结束后进行点评。学生评价:每种方案展示结束之后,学生评价按照此方案得到的密度大小是否准确,操作是否可行?方案讨论结束,学生确
定最优方案。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ppt展示天平使用步骤以免学生不熟练天平操作,然后老师让已完成的小组将所测密度写在黑板上)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减小误差的方法-------求平均值,再分析判断牛奶是否纯正。(教学意图: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学生评价,几乎所有
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误差的产生,明确物理实验中必须针对同一对象进行研究。)【过渡引入】师:其实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和测量液体密度是一样的,接下来我们直接四人一组,用提供的器材测量固体的密
度,并在表格中记录实验数据,5min后两名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方案和数据。一人操作,一人画并讲解实验步骤图。【合作探究】准备四种不同的固体(正方体木块、不规则蜡块、馒头、不规则石头),分发给不同小组。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学生展示:选择4个小组上台展示操作和方案并画图讲
解,其他学生点评,重点明确不同固体测量体积的方法为什么不同?(教学意图:测量固体的密度难度比液体低一些,而且学生已经有了设计和操作的基础,所以直接将实验器材发给学生,先完成实验,后进行展示分享及点评,学生在测量馒头密度的时候热情高涨。)【老师总结】老师总结各组同学的
表现,得分最高的小组获得素质评价加分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