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解题策略技巧01.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

DOC
  • 阅读 3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4.0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语文解题策略技巧01.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语文解题策略技巧01.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语文解题策略技巧01.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语文解题策略技巧01.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doc,共(6)页,24.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4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汉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高考一直将其列为测试的重点。高考中,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的题型外,语音、字形的考查也常以成语为载体。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的情况分别从三方面谈谈成语的测试和应答。一、语音1、测试2001年《考试说明》对此项考试内

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等级是A。考题中,语音考查的测试形式比较单一,一般要求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或"读音有错误的一组"。近几年的语音测试题中都涉及了成语的考查,如1997年全国卷和2001年全国卷考查了用普通话读音正确识读汉字

的能力,涉及成语八个;1998年全国卷考查了对多音字的认读,涉及成语八个。2、应答高考的命题重点,往往是考查那些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因此,应答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避免多音误读语言环境决定了多音字的读音。对于多音字,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从字义、词性或特殊

用法(比如语体色彩)等方面确认其正确读音。如"穷形尽相"(2001年全国卷)中的"相",在该成语中是名词,相貌之意,读作"Xiàng",不能读成副词"Xiāng"音;"闭目塞听"(1998年全国卷)中的"塞",单用或用于口语时"Sāi",是动词,做名词时读"Sài",用于合成词中读"Sè",在该

成语中只能读"Sè"。"度"表估计、推测之意时读"Duó",因此,"审时度势"(1997年全国卷)中的"度"就得读"Duó",不能读"Dù"。(2)避免声旁误读从汉字的构字法来看,汉字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但由于语言的演变,好多字的古音和今

音有了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认读时,如果像古人说的那样,"秀才识字认半边",就会把字音读错。对于成语中的这类字,可以采用组常用词的方式来辅助判断读音。如"杞人忧天"(1997年全国卷)中的"杞",可组词"枸杞",由此推断读"Qǐ"而不读"Jǐ"。而一些特殊字只能平时积累,加强记忆。

如"风光旖旎"(1997年全国卷)中的"旖"不读"Qǐ"而读"Yǐ"。汉字中还有一类字与其它字有着相同的偏旁,常有学生犯以字推字的毛病,误读字音。如"暴殄天物"(1997年全国卷)中的"殄"与"珍、轸、诊、胗"等为同偏旁字,容

易误读成"Zhěn",正确读音却是"Tiǎn"。"未雨绸缪"(2001年全国卷)中的"缪"与"谬"为同偏旁字,容易误读成"Miù",正确读音却是"Móu"。对于这类字,平时就要多加比较,辨明差异,不断强化。(3

)避免形近误读汉字中有些字形状极其相似,只有略微差异,但读音不同,也易造成误读。对于这类字,就要从字的部首和声旁入手,结合字义,正确认读。"饮鸩止渴"(2001年全国卷)中的"鸩",与"鸠"为同部首字,前者本是一种毒鸟,羽毛泡酒后能毒死人,引申为毒酒,声旁从"",读作"Zhèn"

,后者是斑鸠鸟,声旁从"九",读作"Jìu"。(4)纠正俗读误音这类内容在成语的考查中还没有出现过,应引起注意。平时人们就不清楚这些字的正确读音,读成了错音,考查时必然误读。如"面目可憎"中的"憎"读作"Zēng","优胜劣汰"中的"劣"读作"Liè","人迹罕至"中的"罕"读作"Hǎn

","枕戈待旦"中的"枕"读作"Zhěn"。二、字形1、测试2001年《考试说明》对此项测试内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等级是A。汉字测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不过题干的表达多有变化。大多数是选出有错

别字的项,如1997年全国卷和1999年全国卷是选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1998年全国卷是选有错别字的一组,2000年北京春招卷是选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而2000年全国卷、2001年全国卷和2001年北京春招卷改成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在近些年的字形测试题中,都涉及到了成语的考查,尤其是1997年全国卷全是成语,从1998年到2001年的全国卷和2000年北京春招卷都是考了八个成语,2001年北京春招卷考了五个成语。2、应答汉字既是复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应答时

要从汉字?quot;三要素"--音形义入手,整体把握。(1)注意音同形近字辨析这类字就要结合语境,借助成语的构成方式和汉字的构字法等,从意义上正确判断。成语具有固定性,其构成方式有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等,而尤以并列式为多。在并列式成语中,又常常是两个结构相似的短语组合在一起,

且意义有相关之处。抓住了这一点,正确辨析成语中的错别字问题就不太大了。如"蘖根祸种"(1999年全国卷),其中"蘖根"和"祸种"都是相同的偏正结构,"种"和"根"意义相关,"蘖"和"祸"意义也应该相关。而从构字法来看,"蘖"从"木"部,是萌芽之意,与"根"

无关,由此可断定是错别字,应改作表罪恶意义的"孽"。同类的还有"纷至踏来"(1997年全国卷)中的"踏"应改为"沓","贪脏枉法"(1997年全国卷)中的"脏"应改为"赃","积毁消骨"(1997年全国卷)中的"

消"应改为"销","娇生贯养"(2000年全国卷)中的"贯"应改为"惯","嘻笑怒骂"(2000年北京春招卷)中的"嘻"应改为"嬉"。对于由其它方式构成的成语,辨析错别字一般是结合构字法,分析汉字的部首或偏旁,理解字义。如"

针贬时弊"(1997年全国卷)中的"贬",从"贝"字部,本指价值降低,与该成语无关,正确的应是?quot;石"部表治病石针之意的"砭"。同类的还有"脱颍而出"(1997年全国卷)中的"颍"应改为"颖","不径而走"(1997年全国卷)中的"径"应改为"胫"

,"气冲宵汉"(1999年全国卷)中的"宵"应改为"霄","功亏一匮"(2000北京春招卷)中的"匮"应改为"篑","惨绝人圜"(2000年全国卷)中的"圜"应改为"寰"。(2)注意音同形异字平时人们在认读一些字时,形成了思维定

势。如果望文生义,就会出错。对于这类读音相同形体相异的字,就要结合语境和汉字的构字法加以分析。如"一愁莫展"(1999年全国卷)常常被理解成发愁没有办法,而实际上?quot;一筹莫展",指一点办法都想不出,"筹"是计策办法之意。同类的还?quot;

人才汇萃"(1997年全国卷)中的"汇"应改为"荟","人情事故"(1998年全国卷)中的"事"应改为"世","不循私情"(2000年北京春招卷)中的"循"应改为"徇","融汇贯通"(2001年全国卷)中的"汇"应改为"会","决无仅有"(2001年北京春招卷)中的"决"应改为"

绝","大声急呼"(2001年北京春招卷)中的"急"应改为"疾","无计于事"(2001年北京春招卷)中的"计"应改为"济"。(3)注意音异形近字这类字在成语考查中出现较少,近些年只有1999年全国卷考了一个。?quot;扑溯迷离",其中的"溯"应改为"朔"。三、句中运用

1、测试2001年《考试说明》对此项测试内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能力等级是D。测试形式上,一般要求"选出使用恰当的一句",如1999年到2001年的全国卷,2000年的北京春招卷;也有"选出使用不当的一句"的,如200

1年北京春招卷。2、应答成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通常要注意这些方面:(1)色彩不明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2000年北京春招卷)"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它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2)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

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2000年全国卷)"左右逢源"主要指人因为造诣深,积累多,取用材料时思路开阔,取之不尽。或指

做事时得心应手,非常顺利。用在孩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这就失度了。(3)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如: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

了污染总量的45%。(2000年北京春招卷)"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quot;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语境相悖。(4)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

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全国卷)"汗牛充栋"指搬运书籍时,(因为书多)把牛累得出汗;存放书籍时,(因为书多)装满了屋子。这里明显是因为不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5

)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全国卷)"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

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6)功能混乱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2001年北京春招卷)"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

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7)不合语境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2001年全国卷)"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

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8)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

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全国卷)"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9)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

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如: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卷)"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10)特定用法有些成语

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2001年北京春招卷)"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还有些成

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如: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全国卷)"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