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doc,共(4)页,22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39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远视眼是怎样矫正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眼睛成像实验和探究眼睛看远近不同物体晶状体厚度的变化,认识眼睛的成像原理。2、经历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动手
能力,并对眼睛有更直观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制作水透镜,提高学生废物利用意识。2、通过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倡仪学生爱护自己的眼睛,注意科学用眼。【教学重点】眼睛成像的原理【教学难点】近视、远视眼的成因【实验器材】自制透镜、凸透镜、F形光源、光屏、光具座及其它自制
教具等。【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交流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魔术表演:通过注水让黑盒子上面显示一个“目”,字。2、设问:这个字是我事先刻上去的吗?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就让
我一起来学习《神奇的眼睛》。二、新课教学(一)认识眼睛的结构的成像原理1、从外向里认识眼睛的结构:①角膜;②晶状体(凸透镜);③睫状肌;④视网膜(光屏)。2、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眼睛的成像原理:①提出问题:眼睛看物体时,视网
膜上成一个什么样的像呢?②实验器材讲解:介绍水透镜,它可以用来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F形光源模拟物体。③引导学生观察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分析得出眼睛的成像原理。3、探究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的厚度如何变化。①引导学生思考:眼睛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
体,它是怎样调节的?通过进一步探讨,得出不是靠移动晶状体和视网膜,只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实现。2②提出问题:眼睛要看清远近不同物体,晶状体的厚度如何变化呢?③引导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④器材:水透镜、凸透镜、
F形光源、光屏、光具座。⑤学生分组实验⑥学生交流实验成果⑦小结: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厚,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展示其光路图。4、观察水凸透镜厚度变化时,对光会聚作用及焦距的变化。①提出问题:晶状体厚度发生变
化,对光的会聚作用会发生变化吗?有什么规律呢?②演示实验并观察,进而得出晶状体厚度发生变化,其焦距随之改变。③眼睛是一架自动变焦的神奇照相机。(二)视力缺陷与矫正1、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定义①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人
的眼睛都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②引出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定义:展示用近视眼与远视眼观察同一场景的两幅图片,并让学生辨别。2、探究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①提出问题: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视网膜上没有清晰的像,那么清晰的像成在哪呢?②演示模拟近视眼实验。通过移动光屏来找到其成清晰的像的位置。③学生观察现
象并回答问题。物体活塞位置厚薄程度近处物体远处物体水透镜约45cm处近处物体83cm处视网膜65cm处晶状体水透镜约10cm处远处物体65cm处晶状体83cm处视网膜3④提出问题:近视眼要看清远处物体,有什么办法呢?⑤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透镜
的形状。⑥学生交流实验成果。⑦实验小结: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3、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①通过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远视眼的成因。②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得出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三、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2、老师总结: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经历了探究过程,学会了科学方法。四
、魔术揭密与练习1、打开箱子,介绍箱里面组成部分。2、组织学生分析并做答:①箱中的光屏、水透镜相当于眼睛的什么部位?②给它注水,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目”字,说明眼睛看物体时,是靠什么调节的?③“目”字形光源模拟了近
处物体,一开始光屏上像不清晰,是模拟了近视眼还是远视眼?五、拓展:1、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方法2、情感教育六、家庭作业:观察近视、远视眼镜的厚度,通过互联网了解近视、远视眼镜度数与厚度的关系,撰写一篇科普小论文。水透镜凸透镜83cm处约10cm处6
5cm处60cm处4【教学反思】1、如何把学生带入充满科学探究物理课堂、如何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等方面我还有待加强。2、课堂上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怎样更好的处这样的问题,既不能让学生冷落,又能巧妙的与所学结合在一起,我今后还
要加强学习和探索。3、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并想得到他人的肯定。我应注意在给学生纠错的同时,要保护他们自尊与自信,让他们更热爱学习,勇于挑战!——汪焰登恳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