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节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doc,共(5)页,5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0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构成。2.功和能有密切联系,本节内容既密切联系前面所学过的运动、重力、弹力等知识,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是后面学习其他各种形式的能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3.教科书通过大量实
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存在,并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认识势能的大小,加强了他们的实践体验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3.用能量的初步
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类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与人共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对能量的认识;势能的概念。学情分析:动能、势能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教具和学具:1.多媒体课件。2.
玩具车,水槽,电吹风,斜槽,钢球、木球,火柴盒,弹簧,橡皮筋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1.情景:(1)媒体播放:新闻报道:最近接连几天下着暴雨,造成很地方出现了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看视频《洪水,泥石流》,洪水冲走了小车,摧毁了道路、桥梁,破坏了很多的
建筑。为什么洪水、泥石流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观看、思考。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进行新课(一)能量1.能量2.能量的单位(二)动能1.定义2.动能的大小演示:洪水、狂风冲起汽车。(电吹风,烧杯,水,小汽车,水槽)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
了什么?请同学们回答,看到汽车被冲走。小汽车在狂风和暴雨的推动下,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也就说明水、风对汽车做了功。在物理上就认为雨水和风具有能量,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第67页有关内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什么是能量:物体
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2)能量的单位:焦耳(J)。在刚才的实验当中,水和空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推动小车进行做功呢?生:水和
空气在流动的情况下才对小车做功。师:好,请坐。能流动的物体也就说明物体在运动,师:这些运动的物体他们也都具有能量,都能做功。像水、风等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我们把它叫做动能。在刚才的实验当中,水和空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推动小车进行做功呢?生
:水和空气在流动的情况下才对小车做功。师:好,请坐。能流动的物体也就说明物体在运动,师:这些运动的物体他们也都具有能量,都能做功。像水、风等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我们把它叫做动能。像这样的有很多,比如水里游动的鱼,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草原上奔跑的骏马,操场上跑步的运动员,它们都在运动,那么它
们也能做功吗?生:能。所以也都具有能。问:它们能量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总结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老师: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用实例回答)(2)认识实验器材及作用。(3)指导学生阅
读实验要求及步骤。(4)思考与交流并回答:①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了解学习目标。观看、阅读理解。观看、总结、回答。阅读、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能量及单位。学习什么是动能。探究动能的大小,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三)势能1.重力势能2.弹性势能(四)应用
②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中应如何具体操作?③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④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小球撞击物体的速度不同?(5)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
能也越大。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阅读课本第69页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总结: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大小:物体的质量越大,
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3)什么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总结: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大小: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4)举例说明
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5)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最常见的两种势能。古代人们利用水能来为人们服务,如水磨,水轮机等,当代人利用水能的就更多了,如水坝,这里面涉及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我们以后会学到,大家思考一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坝是?我国的三峡
大坝,正常蓄水高度为175米,平均年发电量达849亿度,为我们许多地区提供电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作用非常大。当然生活中,这样的应用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去了解。接下来,老师想知道的是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否应用今天所学
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1、公路限速牌,小车最高行驶速度为100Km/h,而公交车和货车限速为80Km/h。请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限速?质量相同,速度大,动能也大,破坏性强。2)为什么
对重载车限速速小?阅读、讨论、回答。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实际了解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一些。学习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其影响因素。古代人们利用能量学习知识服务人类速度相同,质量大,动能也大,破坏性强。学了今天的知识,回去告诉你身边开车的人
,控制车速,注意安全。当然安全问题不只这一点,咱们接着看(视频高空坠物)高空掉下来的铁器,为什么破坏性这么强呢?因为铁器从高空上掉下,具有重力势能,高度高,质量大,重力势能大,所以破坏性强。综合以上分析:高度高,质量大,导致物体
的重力势能大,破坏性强。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请住在高层建筑上的人们一定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千万不要在那种外露的阳台上摆放东西,更不要往窗外扔东西。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最后咱们回过头来看最开始的《泥石流》
它具有什么能?生:泥石流从高处冲下,有石头等,质量大,高度高,所以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图片:泥石流的灾后情境。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国已经发生了数千次泥石流,死亡人数在7万人左右,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至今
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预警的方式,我们只能为失去生命的同胞们默默祈祷。人们利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去服务于人类,今天咱们在这里学习物理,应用物理,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科学未解之谜,去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贡献。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大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总结。总结。整理知识,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课本第70页,第1、3、5题;(2)课时练习。2.课下作业:(1)课本第66页,第2、4题;(2)补充作业。完成作业。巩固、拓展所学知识。☆板书
设计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能量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2)能量的单位:焦耳(J)。(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大小: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三)势能:1.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大小: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2.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
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2)大小: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最常见的两种势能。(四)应用☆教学反思《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机械能》的第三节课的内容。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
,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及其应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1、大量选择网络资源,2、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3、演示实验4、学生亲自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播放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的课题上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个问题
,我让两位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效果不是很好,需要进一步改进。也反映出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还有待加强。探究动能大小决定因素时,引发学生的争论,学生提出动能大小可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力等有关。总体上来说本节
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物理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
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映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对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