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5-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doc,共(9)页,4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0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初中物理人教2011课标版1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方法(分析、概括、推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2重点难点二、教学重、难点、考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难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三、课前导学1知识回顾:力的
作用:,。重力公式G=mg2预习引导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亚里士多德对于力和运动的观点是什么?(概括起来:亚里士多德认为力与运动存在什么关系)(1).自古以来,人们认为: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即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填“维持”或“改变”)(2).请同学们
自己思考后各抒己见,组内讨论:你认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吗?请说明自己的理由。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如果阻力为零,运动的物体将以永远运动下去。四、课堂导学(一)课题引入.同学们,你们认为亚里士
多德和伽利略谁的观点正确?牛顿为我们提出了正确的结论,今天我们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合作: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图8.1—2(课本第17页)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来显示阻力
的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状态。2.理解:(1)“一切
”表明牛顿第一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3)“或”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做。3.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惯性1.惯性:阅读P18想想做做,回答对应的问题:1、如图8.1—3,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填会或不会)随金属片一起飞出。2、行驶中的汽车
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填前或后)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填前或后)倾。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的特性,我们就把这个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
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只能说某物体“具有”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或“产生”了惯性。③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2.惯性现象及解释: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往倾,是因为: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会向,是因为:开动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3.惯性的利与弊:(1)在生活中,惯性对我们有用的是: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灰尘会落下来。跳远助跑,套紧锤头等。(2)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防止惯性
带来的危害的是:交通事故,跑步绊倒等4.与惯性有关的交通条例:限速行驶、系安全带、严禁超载、保持车距等,有关措施:头枕——追尾安全气囊——前撞安全带——紧急刹车(三)成果展示.1、我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
我对惯性的理解(四)总结评价五、达标检测(一)当堂训练11.用绳子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开的瞬间,小车的速度将()A、立即为0B、不变C、变大D、变小2.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的是()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B、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
行很远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六、小结七、拓展延伸及作业布置1、课本第9页1——4题。2、完成本节配套练习八、我的收获及反思:1、教师:2、学生:第1节牛顿
第一定律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三、课前导学1知识回顾:力的作用:,。重力:叫重力,公式G=mg2预习引导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亚里士多德对于力和运动的观
点是什么?(概括起来:亚里士多德认为力与运动存在什么关系)(1).自古以来,人们认为: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即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填“维持”或“改变”)(2).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后各抒己见,组内讨论:你认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吗?请说明自己的理由。2.伽
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如果阻力为零,运动的物体将以永远运动下去。四、课堂导学(一)课题引入.同学们,你们认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谁的观点正确?牛顿为我们提出了正确的结论,今天我们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探究合作: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图8.1—2(课本第17页)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来显示阻力的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
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状态。2.理解:(1)“一切”表明牛顿第一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3)“或”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做。3.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惯性1.惯性:阅读P18想想做做,回答对应的问题:1、如图8.1—3,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填会或不会)随金属片一起飞出。2、行驶中的汽
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填前或后)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填前或后)倾。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的特性,我们就把这个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
,只能说某物体“具有”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或“产生”了惯性。③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2.惯性现象及解释: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往倾,是因为: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会向,是因为:
开动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3.惯性的利与弊:(1)在生活中,惯性对我们有用的是: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灰尘会落下来。跳远助跑,套紧锤头等。(2)在
日常生活中,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交通事故,跑步绊倒等4.与惯性有关的交通条例:限速行驶、系安全带、严禁超载、保持车距等,有关措施:头枕——追尾安全气囊——前撞安全带——紧急刹车(三)成果展示.1、我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
我对惯性的理解(四)总结评价五、达标检测(一)当堂训练11.用绳子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开的瞬间,小车的速度将()A、立即为0B、不变C、变大D、变小2.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
的是()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B、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六、小结七、拓展延伸及作业布置1、课本第9页1——4题。2、完成本节配套练
习八、我的收获及反思:1、教师: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