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4章 多彩的光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doc,共(5)页,120.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0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一、课前知识准备把物体置于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40cm,透镜的焦距为15cm,则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若将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了15cm,则物体的像将向方向移动,同时像变为________立______
__的________像.二、名师解读点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光具座上应放有凸透镜、光屏和蜡烛,应当放在其它两种器材之间,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2)当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时,说明蜡烛在凸透镜;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方向移动.像的大小是逐渐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处于的范围了.(3)利用凸透镜在
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上半部没有了B.下半部没有了C.整个像缩小了D.整个像变暗了答案:(1)凸透镜,同一高度;(2)二倍焦距之外,靠近透镜,远离透镜,变大
,小于一倍焦距;(3)D【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以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像为例,如右图烛焰可看作是由许多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发光点的像点,全部的像点构成了烛焰的像.【注意】若用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下半部
的光仍能会聚起来组成物体的完整的像.但会聚的光少了,所得的像亮度将变暗.【明确】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焦分虚实。u=f是成实像与虚像分界点,u>f成实像,u=f不成像,u<f成虚像;二焦分大小。u=2f是成缩小的像与放大的像分界点,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等大的实像,f<u<2f可成放大
的实像.u<f成放大的虚像;成实象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从远大于2倍焦距减小到等于2倍焦距的过程中,像距从稍大于焦距逐渐增大到等于2倍焦距,物距大于像距一直到等于像距,透镜另一侧的像逐渐变大一直到与物体等大,物体与像的
距离由很大逐渐减少到4倍焦距;物距从稍小于2倍焦距减小到稍大于焦距的过程中,像距从稍大于2倍焦距逐渐增大到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透镜另一侧的像逐渐变大,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由稍大于4倍焦距逐渐增大到很大。成虚象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当物距在稍小于焦距处向凸透镜
靠近的过程中,虚像越来越小。实象皆倒立,虚象皆正立。凹透镜对物体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易淆点】放大的像与像变大放大的像指所成的像的大小比物体的大小大;像变大指物体到镜子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像相对于原来的像变大
。像变大不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如物距从大于2倍焦距减小到等于2倍焦距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像逐渐变大的【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1)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精密的光学仪器
不能用此法)(2)用平行光检测,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3)用光屏检测,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是凸透镜,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是凹透镜.【辨析】虚像和实像(1)凸透镜成实像(2)
凸透镜成虚像物距u像的特点倒或正缩小或放大实或虚像距vA.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v<u)B.u=2f倒立等大实像v=2f(v=u)C.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v>u)D.u=fE.u<f正立放大虚象物像同侧(v>u)虚像不
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不能像投影仪或电影那样用屏幕去承接,也不能用胶片去感光,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虚像是“虚”的,但人眼视网膜上的像却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光线进不了人眼,那人眼也就看不见那个物体了。实像是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成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可以回顾平面镜
成虚像的情况,明白实像与虚像的区别,面镜由反射成像,透镜由折射成像三、拓展整合创新类型之一:凸透镜成像【例1】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
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解
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u=v=2f=30cm,f=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此时物距u=10cm<f,所以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变式题: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固定了透镜
,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找到原因后在光屏上得到了像,如果蜡烛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则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类型之
二:综合应用创新【例2】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
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解析:把发光的灯丝视为一点光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灯丝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所成光束的形状。4030201050607080
(cm)当灯丝S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外(即它与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时,S通过透镜会成一个实像S’,如图所示,由图可见,此时透过透镜形成的光束是先会聚成一点后再发散;当灯丝S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即它与透镜的距离等于l倍焦距)时,s发出的光
通过透镜后成为一平行光束,如图所示;当灯丝S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即它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S通过透镜生成一虚像S’,S’与S居于透镜的同侧且S’离透镜较远,而在透镜的另一侧看起来,则光线好像是从S’点发出的一样,如图所示,此时射出的光束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
(图中透镜左侧由S射出的光束)要窄一些.由上分析知,形成图所示的光束,小电珠的灯丝应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答案:A四、当堂检测反馈1.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
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像(填“实”或“虚”)。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
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取决于物距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关系。3.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4、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寻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
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5.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
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6.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
.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