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doc,共(4)页,10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4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1.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
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2.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268℃时,氢是固态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3.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
是()。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5.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
是()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6.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7.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主要是因为()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
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8.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A.晶体的熔化过程B.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9.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
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A.5℃B.1℃C.-5℃D.-10℃10.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_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12.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______
_而使油污________的缘故。13.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__(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___趋于一致.14.小丽在实验室中探究花生油的
凝固规律时观察发现:花生油在降温过程中,当油温下降到12℃时,花生油中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变得浑浊;在油温由12℃下降到4℃的过程中,花生油中絮状物逐渐变多,最终花生油变成固态.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可知:花生油属于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15.如图,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填“会”或“不会”)熔化.实验题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
,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参考答案1.答案为:C2.答案为:C3.答案为:C4.答案为:D5.答案为:B6.答案为:B7.答案为:C8.答案为:B9.答案为:C10.答案为:D11.答案为:A8012.答案为:熔点
熔化13.答案为:小温度14.答案为:非晶体15.答案为:不会16.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