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01《走近细胞》(含解析).doc,共(6)页,111.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3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跟踪检测(一)走近细胞一、选择题1.(2019·徐州学测模拟)如图所示结构最可能为下列哪个选项的细胞结构示意图()A.酵母菌B.蓝藻C.细菌D.心肌细胞解析:选A图示细胞具有细胞核,且细胞器中含有液泡,不是原核细胞和动物细胞,为真菌细胞。2.在电子显
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核糖体和质膜(细胞膜)B.线粒体和内质网C.核糖体和拟核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解析:选A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共有的结构是核糖体和质膜;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拟核是原核细胞
特有的结构。3.(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膜包被的细胞器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拟核区有DNA分子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解析:选C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没有膜包被;某些原
核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有拟核,该区域有DNA分子;原核细胞中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4.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在熊猫和熊猫宝宝之间充当遗传物质“桥梁”作用的细胞是()A.精子和卵细胞B.胚胎C.血细胞D.骨髄细胞解析:选A父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母方通过
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子代,所以在熊猫和熊猫宝宝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5.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和
变形虫这三种生物的共同点是()A.都有细胞结构B.都有细胞器核糖体C.都能独立生活D.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选DT2噬菌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和核糖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是DNA;肺炎双球菌和变形虫都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6.(
2019·海安高级中学摸底)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①一切的生物都有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②细胞都有基本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③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多样性A.②④B.②
③C.①②D.①②③解析:选B病毒属于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①错误;细胞都有基本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②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③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多样
性,不是细胞统一性的表现,④错误。7.下列关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B.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C.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
胞都进行无氧呼吸D.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解析:选D真核生物多数为多细胞生物,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可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8.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D.魏尔肖提出了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解析:选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揭示生物体和细胞的多样性,也没有对所有的细胞进行分类;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但细
胞并不是这两位科学家发现的;其他科学家对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补充,如魏尔肖提出了“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9.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
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目镜不需要换,
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解析:选B根据题干知,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首先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高倍镜头③;再调节细准焦
螺旋;但物像放大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10.螺旋藻属于蓝藻,其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最丰富、最全面、最均衡,被誉为“生命营养库”。下列关于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不进行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C.细胞中没有核糖体D.遗传物质是DNA解析:选C螺旋藻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存在拟核;原核生物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原核生物除了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11.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
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解析:选C甲、乙都有细胞壁;丙和丁的主要区别是丙没有细胞结构;乙和丁的主要区别是乙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2.(2019·启东中学月考)14C呼气
试验是临床最早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无创性方法。被检者空腹,用约20mL凉开水口服一粒尿素[14C]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检测
就完成了。如果检测值大于100,说明胃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幽门螺杆菌是生活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短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B.幽门螺杆菌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C.幽门螺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D.幽门螺杆菌
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解析:选D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幽门螺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其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幽门螺杆菌是生活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短杆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13.下列关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和醋酸
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都是DNA,但主要载体不同B.都可以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同C.都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但分裂方式不同D.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进行场所不同解析:选ACD根尖分生区细胞是真核细胞,醋酸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分生区细胞DNA的主要载体
是染色体,醋酸杆菌无染色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可以合成蛋白质,而且合成场所都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可以进行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可以进行有氧
呼吸,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14.(多选)下列有关黑藻和蓝藻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者的细胞壁都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B.两者固定CO2的场所均为叶绿体基质C.两者都含RNA,遗传物质
都是DNAD.两者分解丙酮酸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解析:选ABD黑藻为植物,其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而蓝藻为原核细胞,其细胞壁由肽聚糖构成;蓝藻等原核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和线粒体;真、原核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都是DNA。15.(2019·泰州中学段考,多选)一个班级分组进行显微镜
操作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错误的是()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因观察材料颜色浅,细胞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一个视野中,用10倍物镜看到8个细胞,换用
40倍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解析:选BCD换用高倍镜时,直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由于高倍物镜较长,容易让物镜压碎玻片标本,所以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因观察材料颜色浅,细胞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暗;观
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时,用的是高倍物镜,这时物镜离玻片已经很近了,不能用粗准焦螺旋,应该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放大的是细胞的长度和宽度,即面积,物镜由10倍换用40倍,倍数提高了4倍,视野中的细胞
数目减少为原来的(1/4)2=1/16,即看到视野中有1/2个细胞。二、非选择题16.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请回答以下问题:(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
倍数______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
调节光圈→转动____________。(3)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____个细胞。(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
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5)在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解析:(1)对于目镜来说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所以②的放大倍数大于①,对于物镜来说放大倍数越
大,物镜越长,离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所以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2)从图乙转为图丙,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正确的调节顺序是: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
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在放大时,长和宽都会放大,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视野是不变的,所以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充满视野
中看到的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所以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充满视野的细胞数为4个。(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将视野调暗些
。(5)因为显微镜下观察的是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答案:(1)大②③⑤(2)细准焦螺旋(3)164(
4)D(5)左上方17.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
___(填字母)。(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
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5)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__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型。答案:(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E(2)B、C核糖体(3)细胞B、E(4)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
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5)光合色素自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