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设计 (2)-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6)页,98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43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在本节课之前,七下科学教材中曾出现过分子的概念、八上科学教材中曾出现过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模型,这些内容都为这堂课的推进进行了铺垫。同时,这节课的进行也正式推开了
化学微观世界的大门,符号、模型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元素、原子、分子的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分子的微观结构等重要知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学生们之前在科学学习
过程中接触过分子、原子及其模型的概念,同时也在学习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符号和模型,比如数学符号、交通符号、科学符号、地球仪、细胞图、房模、船模等。所以在学习本节课时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技能层面,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
基本掌握了水的蒸发实验操作,为本节课的实验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却对于水蒸发的微观模型建立缺乏系统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教师要在本节课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符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简化事物、直观形象②认识一些常见的符号、模型并能简单区分
符号和模型③能利用模型方法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并知道水三态变化的本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方式完成水蒸发的建模过程,包括水蒸发的实验、水蒸发微观过程建模、结果汇报评价,体会模型方法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符
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常见符号、模型的认识与区分②水三态变化的模型建立2、教学难点用模型方法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并知道水三态变化的本质【教学准备】PPT、黑
板纸、地球仪、眼球模型、分子模型、电铃、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池组、蒸发皿、三角架、坩埚钳、烧杯、滴管、玻璃棒、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引入]①故意将教室中的铃声开关断开。②上课时间到了,但是没有听到铃声响。③能不能利用讲台上的电路元件让铃声响起呢?
④实物投影:(注:故意错误连接,闭合开关后电铃不响。请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修改电路中的错误连接)错误连接原因分析: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线时没有上下接,而是接在A、B端,导致电阻最大,使得通过电铃的电流太小,不足以使电铃响起来。正确连接⑤思考:如果现在让两个同学同时将该电路对应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画在
黑板上,其中实物图要1:1还原实物元件,请问哪个同学会更快地完成任务?为什么?(电路图,因为画电路图更简单、方便。)⑥贴黑板纸: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缩影,也就是实物电路的模型[活动]:其他模型展示。实物模型:地球仪(地球太大,不易观察)
;眼球模型(结构复杂);分子模型(分子太小,不易观察);PPT图片:细胞模式图(细胞太小,不易观察);房模、船模(物体太大)耳的结构图(结构复杂);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元素周期表、计算机图像、一个公式、水电解过程示意图;[
小结]1、模型的种类是多样的,可以是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一张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一个公式、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等。2、模型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者复杂的事物。[过渡]模型符号[活动]:认一认P
PT中的符号[小结]:这些常见的符号中有交通符号、公共符号、数学符号、科学符号……[活动]:按分好的小组进行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你看到过和使用过哪些符号,并画出来。(之前出现过的符号不能再出现)部分学生板演。[思考]:学习和生活中有这么多
的符号,说明我们对符号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么请问符号有什么优点吗?[PPT]: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符号进行比较,归纳符号的作用。简洁明了、易懂分解电路图电池组符号开关符号电铃符号滑动变阻器符号CuρO2mKg停车场安全出口禁止吸烟数学符号铜元素、一个铜原子密度氧气、一个氧
气分子质量质量单位太炎中学校徽时间(time、zeit、temps):t避免语言文字不同引起避免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小结]:符号作用:直观性、统一性、简洁性[过渡]:符号和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点,所以才会被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
学习和生活中。比如说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通常会利用一些科学方法来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研究某个对象或过程,这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种方法就是模型方法。现在我们来尝试运用这个方法。[活动]:按要求建立模型1、请用模型来表示一烧杯水。2、请用模型表示一滴水。
3、水是由什么构成的,请用模型表示该结构。4、实验:水的蒸发(强调小组分工)(1)在蒸发皿上,滴入少量水;(2)利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水蒸发了(液态水→气态水)(3)用表示水分子,用小箭头表示分子的运动方向,在
黑板纸上画出水蒸发时的模型。注:实验结束后,将每个小组的黑板纸都贴上,相互比较看看哪组画的最好,加分,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思考:将上图模型与书本P37图2-3水的状态模型进行比较,说一说哪一个更好,并说一说理由。(4)小结: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_没有___;构成水这种物
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__没有___。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分子间______空隙____发生了变化。[小结]:水的汽化本质: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思考与讨论]:如果让你继续用表示固态水的微观状态模型,你会怎么表示?(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小结
]:分之间空隙:水(特殊):气>固>液一般物质:气>液>固物理变化加热蒸发[综合应用]: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2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解该题的过程中
,需要建立什么哪些模型?[拓展]:模型与符号的区别模型:无结构(表意义),如S=v.t符号:有结构(表规律),如S、v、t[课堂练习]:1、下图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D)2、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
于符号的是(A)3、右图为水三态变化时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最难被压缩B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吸收热量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状态乙是水蒸气4.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科
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下列用到模型法的是(B)A、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分类法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模型法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D、将一用细线悬挂着的
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放大振动5、有一密闭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闭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B)[板书设计]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模型方法模型:帮
助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建模)符号:简洁性、统一性、直观性水(特殊):气>固>液水的汽化本质:分子间空隙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一般物质:气>液>固[教学反思]:1.在模型作用引出来之后,可以让学生举例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你看到过哪些模型,比如光学、力学、生物中……,总结之前见到过
的模型。之后再去总结模型的类型,从而提出模型应用在科学学习中,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水蒸发的实验可以用视频代替,节约时间,把时间留下来放在最后的建模中,建模是本节课的重点。3.最后补一道建模的练习题:光线照射
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画示意图来建立模型。4.做一些模型、符号的区分题,会对模型和符号进行简单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