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北京版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4.036 M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北京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北京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北京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北京版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北京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北京版.docx,共(11)页,24.03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5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课时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义务阶段的化学教育,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

形成化学研究的认识思路和角度,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总复习中,安排本节专门针对《中考考试说明》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进行研究的复习课,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对化学变化的零散认识系统化、深入化,提升从化学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同

时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认识化学变化的特点,加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的提升。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的

过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对于复习课,学生对知识点比较熟悉,如果只是从知识层面进行梳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会很强,这种类似于“炒冷饭”的做法达不到真正

的复习课的目的。本节课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创设学生活动、提出有效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在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增生、重建和调整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有序思维,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内容及价值分析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是安排在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中的一节复习课,涉及2018年《中考考试说明》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中的

以下内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质的变化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几种化学反应反应类型能识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本课

通过经典的素材、系列化的问题设计、多样化的关键能力活动,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进行多角度深入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研究的认识思路和角度,提升从化学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思路、角度和方法,从解题走向解决实际问题,从做题走

向做事。在落实考点的同时,更注重促进学生化学学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的提升。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初中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了铺垫,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情况分析1.已有基础学生已

经学习过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认知;了解了物质的微粒性、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以及分类等相关知识;学生对研究物质的角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分类观等化学基本观念。新授课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发展:2.障碍点在新授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是通过各章的学习逐渐丰富的。

由于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对常见的一些化学反应也只是从外在特征上有一定的认识,缺乏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意识及能力。另外,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从反应类型的角度看元素化合价变化特点的习惯。3.发展

需求本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多角度深入分析,对化学变化的宏微观实质,表示方法和分类等知识进行系统强化,并进一步完善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同时从微观角度建立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认识,是高中学习离子反应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常

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也为高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打下坚实基础。4.发展路径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从单纯看化学反应的外在表征,到基于分子、原子变化的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乃至提升到认识复分解反应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对化学变化从宏观

到微观,从表征到本质的逐级深入的认识发展路径;同时帮助学生关注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开拓学生思维的横向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化学变化,加强用变化的观点认识物质的学科思想。2.通过对水蒸发和电解水的微观分析,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加强对

化学变化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征到本质的认识,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3.从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某些量的变与不变,体会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4.通过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体会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感受化学学科的特点。

5.通过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以及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体会从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归纳元素化合价变化特点的方法,促进从单一角度到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观念的转变,树立基本化学观念。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

的实质。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出问题】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以及水由水分子构成,这是运用化学知识研究水的哪个方面呢?【引出本课主题】本课主要复习中考说明物质

的化学变化模块中的以下考点。【思考回答】生1:物质。生2: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思考倾听】生3:研究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思考倾听】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认识物质组成、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通过化学的定义引出主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进

行复习。三、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追问】1.怎样识别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2.常见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呢?请完成学案上必会知识点1。【讲解】物质的性质决

定用途,用途又能够体现出物质的性质。【展示图片】展示常见物质的用途,请学生分析上述用途中体现出的物质的性质。【思考回答】生: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成学案必会知识点1】【学生总结】判断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主要依据该性

质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完成活动1】分析用途中体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体会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性质对生产生活的重大作用。识别常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追问】能不能具体说明体现是哪种化学性质

?【生1】氧气用于炼钢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生1】氧气的助燃性。【生2】干冰人工降雨体现物理性质是易升华吸热。【生3】氧气用于医疗体现化学性质能供给呼吸。【生4】铜用做导线体现物理性质导电性和延展性。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过渡】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

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物质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提出问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追问】化学变化宏观实质是什么?【板书】【提出问题】判断水蒸发和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说明理由。【追问】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呢?【布置任务】画出水蒸发和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提问】水蒸发是什么变化?围【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生】有新物质生成。【生】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因为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只是物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电解水中水变成氢气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完成活动2】画出水蒸发和电解水的微观示

意图,并填写表格。【生1】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它所变的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所以画的时候我就把距离变大了,没有其他的变化,分子也是一样的。【生2】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画水蒸发和电解水

的微观示意图,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更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同时加深对电解水变化的微观本质的理解。观示意图为什么这样画?【追问】请给大家总结一下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变的量是什么?不变的量是什么?【继续追问

】因此,通过对比两个变化的微观图以及变化过程中改变的量与不变的量,从微观角度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继续追问】若从微观角度直接来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电解水是化学变化,它所变的就是分子先分裂,行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然后它们在重新组

合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生3】变的量是分子的种类,不变的量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和原子的个数。【生】有无新分子生成。【生】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有新分子生成。通过分析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了解过程中某些量的变与不变,从微观角度建立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观念和守

恒思想。四、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过渡】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都是有新分子生成呢?一起来看以下三个化学变化。【展示图片】展示电解水、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问题】【倾听思考】【完成活动3】观察三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并将其反应前后的

微粒种类填写在表格中。【生1】电解水反应前的微粒是水分子,反应后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生1】生成新分子。展示电解水、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通过对几个典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观察和分析,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微观本质的认识。请回答电解水反应前后的微

粒种类?【追问】那么对于这个反应来说反应后生成了哪种新粒子?【问题】请回答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以及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追问】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有哪些?变的微粒有哪些?【小结】通过以上三个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化学变

化的微观本质不仅是有新分子生成,也会生成新的原子和离子,因此我们说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有新微粒生成。【板书】【问题】请大家思考,不同的化学变化生成新微粒的方式是否一样?【生2】反应前有锌原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有铜原子,锌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2】反应前后

不变的是硫酸根离子,新生成的是锌离子和铜原子,这个反应是有新的原子和离子生成。【生3】对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前后没变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新生成的是水分子。【生】不一样。【活动4】思考倾听,从微观角

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生1】电解水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氢氧原子再重组成新分子的过程。通过分析反应前后的微粒种类的变化,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同时复习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知识,加强对化学反应微观的认识。通过分析三个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了解不同的化学反应生成新

粒子的方式不同,有可能是分子发生分裂,也或许是电子发生转移,或是阴阳离子相互结合。【布置任务】请同学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反应实质。【讲解】锌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反应过程中锌原子失电子变成锌离子,铜离子得电子变成铜原子。【讲解】我们已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际

上是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来说,实质上是酸中电离出的氢离子和碱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分子的过程。【小结】因此,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水、气

体和沉淀。【观察思考】观察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思考其反应的微观实质。【观察思考】观察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思考其反应的微观实质。【倾听观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完成学案相应中考原题】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作用生成难解离的物质,

为高中学习离子反应做铺垫。五、识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过渡】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了复习。【提出问题】在初中阶段,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呢?【布置任务】【生】化学方程式。【完成活动5】写出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落实常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体会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

体会通过方1.给出初中阶段常见的化学反应,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2.将上述反应按基本反应类型归类,并分析每种反应类型的特点。请两位同学将反应方程式写到黑板上。程式可以简明地描述出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反应生成的物质。【提出问题】初中化学阶段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几大基

本反应类型?【问题】上述常见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有哪些?这两类反应有什么特点?【问题】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哪些?【追问】哪个同学的答案正确呢?置换反应的特点又是什么呢?【问题】上述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哪些?【小结】【生】四大

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生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和6,这类反应的特点是多个反应物变成一种反应物,属于分解反应的是2和7,反应特点是一变多。【生2】属于置换反应的是3、8和9。【生3】有不同意见,属于置换反应的只有3和8。【生2】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质与化合

物反应变成单质与化合物。反应9不符合这个特点,因此不是置换反应。【生4】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4和5.反应的特点是两种化合物双方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引导学生了解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上即从变化形式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建立化学反应的分类观。让学生了解初中阶段是从反应形式上

对某些简单的反应进行分类,并非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归类为某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四大基本反应发生的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了改变呢?【布置任务】1.标出上述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2.分析

每种反应类型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提出问题】对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说,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呢?并说明理由。【总结】本节课对以下四个考点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形成有关化学变化的科学观念,理解化学

变化对实际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倾听思考】【完成活动6】分析四种基本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生】化合反应是可能改变,当有单质参加反应时一定变;分解反应也是可能变,当有单质生成时一定变;置换反应是一定改变,因为有单质反应和生成;复分解反应是一定不变。【回顾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

的特点、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等多角度认识初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同时复习元素化合价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化学变化形成认识,形成有关化学变化的科学观念,而不仅仅要求记住常见反应方程式以及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本节课板书设计学习效果评价

设计物质的化学变化考点配题整理(2018中考总复习)考点1:能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017-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2016-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硫酸用于除

铁锈C.干冰用作制冷剂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2015-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考点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015-27

.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淡化装置示意图。(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2014-28.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1)由香兰素的

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考点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考点4:能识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012-27.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1)该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1.31.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1)设备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的方面是什么?”两个问题引入,开启了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再探究之旅。通过经典的素材、系列化的问题设计、多样化的关键能力活动,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通过绘制微观示意图及填写表格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此外,本课还根据学生

的情况,对初中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了铺垫,很好地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本节研究课体现了复习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效地将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有效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并且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平衡观念和守恒思想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复习课的设计,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还要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角度和方法,从解题走向解决实际问题,从做题走向做事。复习课在落实考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